中国卫生部门派出的第四支医疗救援队伍或将于今天(4日)下午出发,前往斯里兰卡。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计划,目前这支由14名医护专家和相关医疗人员组成的队伍,已经随时候命。同时,来自澳门特区的三名医护人员也将随队出发。
去年12月31日,中国卫生部门组织的上海市和广州市两支共
计27人卫生救援队已经赶赴泰国普吉岛参加救援工作。
昨日(3日)下午,记者赶到北京疾控中心和北京协和医院准备进行相关采访。尽管是法定假日,但是相关医护人员和专家都异常繁忙地进行医疗设施和物资的调配及准备工作,无暇接受媒体采访。直到下午5时,仍然可以感觉到忙碌的气氛。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届时救助小组将携带大量的消毒剂、杀虫剂、消炎药等药品和石膏、夹板、缝合包等手术器械,以应对灾区可能出现的紧急疫情。
北京市此次派出的两个医疗救援小组的专家,在公共卫生应急救治方面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忙碌的间隙,北京疾控中心主任刘泽军表示,派出的这两批参加救援队的医生都曾参加过2003年的SARS预防和救治任务。
据了解,去年12月31日,中国卫生部派出上海和广东两支卫生救援小组后,决定尽快再在北京组建两支国家卫生救援队。北京市卫生局立即进行了部署,紧急启动了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系统。
2003年SARS得到基本控制后,北京市确立了由卫生部、总后卫生部、武警总部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等负责人参加的首都公共卫生资源统筹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建立了“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系统”。
北京市第一支国家卫生援助队2日出发后,卫生部副部长高强表示,灾情发生后,北京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组成了卫生救援队,说明首都医疗卫生系统(在SARS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了。
事实上,在去年“12·26”海啸灾情甫一发生,中国就迅速作出了反应。从12月26日起,商务部、卫生部、地震局、军队、民航总局及红十字会及时启动了人道主义紧急援助应急机制。而来自中国卫生部12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当日中国已经组建第一批总数为100人的10支卫生救援队,随时待命赴东南亚遭受地震海啸灾害的国家,协助其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作。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一位王姓官员表示,去年7月,卫生部在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5省市分别组建了2支国家级救灾防病医疗队。本次待命的100人卫生救援队是根据东南亚灾害情况,在以上10支国家级救灾防病医疗队基础上组建的。
据了解,中国医疗队将在两天内完成一份疫情报告,对当地的灾后疫情控制提出系统性建议。
中国在公共卫生应急方面的努力已经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肯定。WHO驻中国办事处新闻发言人瓦蒂阿先生日前表示,“中国在今年早些时候已经有了应对家禽类禽流感的经历,连同处理SARS的经历,这些已经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中国可以将它们运用并结合到疫病应对的计划中去。”
“此次海啸灾后医疗救援正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上的进步。”武汉公共卫生经济研究所流行病研究专家王善同副教授认为,“我国在SARS以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来自卫生部的最新消息,在今天北京市第二支医疗救助小组即将出发的同时,天津市和另一支全国各地组成的综合医疗队,也已整装待发,随时准备根据东南亚受灾国的要求奔赴灾区。本报记者
杨墨 程忠良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