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摘》2005年第1期 一学者游北欧,回国后在电视上演讲,说彼处社会福利太好,一人从生到死,都由政府包办。“下岗”都有足够温饱的救济金。因此,那里的人没什么理想、精神空虚,导致自杀率高。此种论调令人费解。有什么样的逻辑,就有什么样的学者。《学者种种》
向假道学们“拍砖”。 《民主与法制》2005年第1期 古希腊,年满2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对国家大事,人人都可提出议案。这样的民主看上去十分彻底,但成千上万人不干别的,整天忙于开会讨论,其实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劣质民主”。那么在现代社会,真正的民主如何实现?《民主需要技术》献出一“技”。 《轻兵器》2005年1月 没有机会摸枪,我们就去摸鼠标;没有机会参加战斗,我们就去电脑游戏里《体验战争》:一类是战略性的游戏,老的《反恐精英》和《三角洲特种部队》,新的《重返德军总部》、《荣誉勋章》,融游戏性和故事性于一身,武器也富有质感;另一类是战术性的,最经典的是《红色警戒》、《突袭》…… 《杂文选刊》2005年第1期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写的一篇文章,他直率地发问,当很多贫困学生接到入学通知书,却因付不起学费无法报到时,我们有什么理由超大规模地扩建校园,建造豪华的“标志性”大楼?“大学”,意思不是说教学楼很大,而是在这里能学到大真理。《没有大爱,何来大学》与高校校长们共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