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孩子胡天翔进行冬泳训练
昨日下午,距南坪长江大桥上游约1公里的岸边人声鼎沸,重庆市冬泳协会的300多名爱好者聚集在这里,进行了一场“热气腾腾”的游
泳比赛。在一片“雄起”的声浪鼓噪下,冬泳的人们仅着薄薄的泳衣,争先恐后跳进冰冷的江水中,他们当中年纪最小仅4岁的小朋友胡天翔,成了全场最引人注目的“明星”,在水中漂流了约800米后,与其他冬泳爱好者顺利上岸。
漂流长江800米
下午2时,距本次长江冬泳的始发时间尚有半小时,可出发地点———长江岸边的一处小滩涂早已热闹非凡,包括冬泳爱好者及围观群众约有上千人在这里打起拥堂。
据组织者———市冬泳协会的秘书长张鼎馨介绍,由于江水湍急,加上这次冬泳者很多,共18个队312人,故考虑到安全因素,他们临时把横渡长江活动改成了漂流长江,从上游出发点漂流约800米后在下游冯家嘴上岸。即便如此,组委会也事先把安保工作做得滴水不漏,不仅请来了水警总队及市海事局的三艘水上快艇在水面巡逻搜救,而且在每组出发的冬泳者中还专门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救生员。
小天翔顺利上岸
别看昨日天气放晴,可水中的温度接近零度,用手浸浸江水,顿感冰冻刺骨;加之岸边寒风凛冽,真让人难以忍受。下午2:20,“还有10分钟就下水了,请各单位抓紧做冬泳前的热身!”随着教练哨音的“嘟嘟”声,第一批下水的长安三小的20多个小朋友开始褪下厚厚的冬衣,在岸边做起了体操。“天翔,冷不冷,下水怕不怕?”长得虎头虎脑的小家伙一仰头,很肯定地回答:“没问题!”
下午2时34分,随着一声发令枪响,“扑通、扑通”江岸边顿时传来一阵下饺子般的入水声,最小的孩子胡天翔,也手抱一块泡沫小舢板,在10岁的哥哥胡天昊的“贴身”护卫下,毫不犹豫地跳入了冰冷的江水中,并畅快地朝前游去。
小天翔刚一下水,岸上采访的本报记者便如百米赛跑般,踏着河滩上凸凹不平的鹅卵石狂冲向下游的出水点———冯家嘴。当记者气喘吁吁地跑到时,包括小天翔在内的第一批孩子游到目的地已不足百米。“加油啊,幺儿!”在妈妈不停的鼓励下,小天翔在水中仿佛“充足了电”,两个小腿有力地拍打着水面,在一朵朵翻飞的浪花里游到了岸边,“用时15分钟,成绩不错哟!”一同出水的彭洪教练,不断地夸奖自己最小的得意弟子。彭洪称,“小家伙很不容易,平时只能游500米,今天真是突破‘极限’了!”
冬泳:队伍萎缩
“我市冬泳队伍正在萎缩。”昨日,市冬泳协会张秘书长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喜欢这一运动了。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认为冬泳太冷,“这也许是年轻人正失去的吃苦耐劳精神的一种表现。”昨日,坚持了20多年冬泳的黄老先生说。
据悉,我市冬泳协会注册会员有600余人,实际全市进行冬泳锻炼的人有近千人,进行冬泳锻炼的人两极分化明显,小孩和老年人最多,青年和中年人少得可怜,且还在逐年减少。
另外,冬泳的场地也很少,我市主城,仅渝中区42中、大渡口区重钢集团内、沙坪坝区重庆大学内有固定的冬泳游泳池。而城区的几个体育馆,却不能冬泳训练,因为池子里是热水。
冬泳:有助健康
“冬泳是一种健康生存方式。”冬泳协会张秘书长告诉记者。冬泳对于人体的锻炼有巨大的好处。
昨日,记者在漂流现场看到,冬泳20分钟,从水里上来的人,全身血管丰富的地方都充着血。这种效果,在一般的有氧锻炼中,需要1个小时的强度运动才能达到。
一位从事了20年冬泳的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很少感冒,也不像一些老年人和中年人那种失眠,饭量也好,回家上9楼从不坐电梯。这些都是冬泳带给他的好处。因为过去,他是因为体质弱加入冬泳锻炼的。
另一位从事冬泳的老年人说,冬泳是一种生存方式,凡是坚持一段时间的冬泳的人,最终都会爱上这项运动。因为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是对自己意志的一种考验。(鞠芝勤
何熠)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