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提出并开始实施的挺进西海岸战略,在去年得以迅速推进并显现出巨大的成效
———2004:中外资本逐鹿西海岸
一
盘点2004年的西海岸,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年里,中外资本纷纷加快在西海岸“选
点布阵”的步伐,使以开发区为主的西海岸产业布局和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西海岸正在“越过分水岭”,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这一变化可以从部分事件中粗线条地归纳为这样几个特点:
世界主要船公司加快向西海岸的靠拢,前湾新港区一年新增国际集装箱航线25条,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航班因此达到每月420班,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500万标准箱,聚集在前湾港周边的物流企业达到上千家,黄岛海关业务量的比例已占到青岛海关关区业务总量的60%以上。这些数字表明,前湾新港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网络基本形成。
国家区港联动试点在西海岸开始启动,正式明确了青岛自由港的走向,同时,香港招商局投资5亿美元与青岛保税区共同开发的国际码头和物流中心,使这一试点由构想走向了现实,西海岸在对外开放方面由此具备了国内沿海地带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大炼油工程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及“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公司”的正式揭牌,使西海岸石化产业的框架由此确立,这一进程,为未来几年内青岛石化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奠定了核心基础。总投资17亿元的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建设基地项目签约,形成与世界级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联手的局面,由此使我市的造船和海洋工程产业,开始高起点、跨越式地进入国内外同行的高端,为这类行业产业链的构成和延伸,奠定了极为有利的基础。去年以来,以中集集装箱、太平货柜等中外集装箱企业投资形成的西海岸集装箱制造业生产规模异军突起,中国最大集装箱制造业基地之一的优势地位明显确立。新型钢铁基地也正在形成,总投资2.6亿美元的浦项冷轧不锈钢板项目,去年开始进入调试阶段。以此为龙头,最近又有一批不锈钢深加工项目进入开发区,加上不断进驻的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的加工和配送等项目,一个面向山东、华北、东北地区的钢材供应基地正在形成。由中冶集团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为主体组成的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落户,则使西海岸的钢铁产业从生产加工提升到具备技术开发、研究、工程设计及工程总承包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同时,汽车产业中的汽车零配件、专用汽车、客车、乘用车产业能量的聚集,2004年都有了一种明显的进展,我市汽车龙头项目在西海岸的聚集和产业链条在西海岸的形成,都使西海岸具有了新兴汽车工业基地的素质……以这些龙头产业和龙头项目为主线,在家电电子产业之后,西海岸的重化工业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也开始形成。
2004年,西海岸第三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开发区当年便有近10家现代大型商业、酒店企业布点,其投资的规模、密集度是近年来所仅见的。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国际贸易中心的兴建,以及金融保险等产业的加速聚集,使西海岸的CBD(商贸中心区)正在迅速由构想走向现实。
在民办教育十分红火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机构在西海岸的聚集,去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开发区共吸纳高等教育建设资金15亿元,形成了占地近7000亩、在校生约7万人的高校群。北京电影学院青岛教学基地在2004年年末的奠基,又使西海岸文化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实现了关键性的突破,有了一个潜力极大的基地。由此将使西海岸不仅具有强劲的制造业一翼,也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产业的另一翼。
二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和事件都发生在2004年的西海岸,中外资本如此注目西海岸,调集精兵逐鹿西海岸,绝非偶然,它是西海岸战略地位变化的一个必然的结果。
城市和区域经济的竞争,有如战争与博弈,先人一步的抢点,一着巧妙的棋子,就是全局胜负、全盘输赢的关键。挺进西海岸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就是这样一次决定青岛未来命运的决策,而在3年前提出的这一战略,在2004年进一步迅速推进并开始显现阶段性的成果。
这一战略的迅速推进,使西海岸有了更大的吸引资本的魅力。据了解,2004年,开发区每月吸引外资超过1亿美元;青岛保税区全年新增各类项目416个,新增大型物流企业7家,物流功能开始显现,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11.1亿美元,其中出口3.77亿美元,同比增长45.9%。这一发展势头,使西海岸在区域和城市力量的对比中,在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上,战略地位和战略优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力量不断积蓄的基础上,2004年,西海岸的核心地区———开发区进一步明确了三大产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和六大产业团地的产业发展思路,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迅速形成。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理顺,与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的举措相结合,比如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全区覆盖、社会及环境状况指数列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第一、荣获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日趋精简高效,不断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把挺进西海岸的战略行动扎实地向前推进,西海岸特有的发展模式,在2004年开始进入专家的视野……这些运作和变化,从战略上为中外资本开辟了一块具有极大投资和盈利潜力的平台。
国内外资本来西海岸角逐、淘金的同时,进一步把西海岸变成了一个资本聚集、人才荟萃、财富涌流的谷地,为西海岸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进一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西海岸由此成为青岛在中国东部沿海和东北亚地区区域和城市竞争中的一块关键的砝码。
三
一着妙棋,全盘皆活。如果我们再把眼光放开,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2004年的西海岸,更可以看出挺进西海岸战略加快推进的分量。
2004年,资本在不断涌入西海岸核心区———开发区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流向相邻的胶南,原因就是胶南把与西海岸重点发展的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等关联度大、拉动力度大、出口创汇多的配套项目作为引进的主攻方向,全年引进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近20个。与此同时,内资也在进一步流向这里,而且许多金融机构也看好胶南,据了解,去年青岛签订的8个银企合作项目,胶南就占了4个……这些变化,是胶南正在明确提升为西海岸一部分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原因,胶州南部作为西海岸的一部分,也正在进入视野。
如果再关注一下西海岸腹地如日照、诸城等地在2004年的一些动作,可以进一步发现,这些与西海岸相邻但具有不同属地的地区,在2004年与青岛的联系有了实质性的变化,日照市正式成立了一个“接轨青岛办公室”,这种向青岛靠拢的急迫,西海岸的崛起可以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诸城市则正在筹划未来连接两地的高速公路修通后,如何利用到青岛西海岸一小时车程的便利条件,加快与青岛经济社会的沟通……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泛西海岸”的概念,在2004年挺进西海岸战略加快推进和卓有成效的大背景下,正在清晰地浮出水面。
西海岸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一个关键的节点,它的迅速崛起,既是胶州湾西部板块开发和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半岛城市群联动的重大事件。2004年的一些新的信息,再次验证了这一点。本报记者于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