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甘愿“屈就”学校保卫处。对于这样一则消息,有人感到不可思议,认为,“高材生”与“保安”很难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当保安是“资源浪费”。
非议何来?我感到奇怪。首先,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一定是“高材生”吗?考取名牌大学,只说明他在一场笔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有一定的偶然性,
再说,“高分”不等于“高能”。从实际情况看,名牌大学的学生也都是参差不齐,素质一般的学生大有人在。第二,大学生为什么就不能做“保安”?近年来,大学生当村官、进居委会甚至当环卫工的事情不也时有发生!再说,那些毕业生究竟有多大的才能,到底适宜做什么工作,他们本人最清楚。如果能够找到更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他们肯定不会放弃;如果最终选择了保卫处,那只能说明这是他们目前的最佳选择。
今年全国高校的招生数量多达420万,明年将超过500万。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已不再是所谓“天之骄子”,而是普通的高等教育接受者。身份转变了,其就业的定位也应该随之降低。近年来,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大学生待业或失业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大学毕业生不愿意“低就”。因为在很多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大学生就应该从事“高级”的工作,殊不知,现在的大学生与20年前甚至10年前的大学生已不可同日而语。
欲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键还在于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像上海这几位大学生这样的“低就”,不正是“转变就业观念”的具体体现吗?
盛大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