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署11月18日发布公告,公布了对铁道部、人事部等部门的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把延续两年之久的审计风暴再度推向高潮。而在众多媒体广泛关注审计行动并且为审计风暴摇旗呐喊的同时,审计署已经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媒体中实力雄厚、影响最广泛的国家级新闻单位———中央电视台。
审计将进行
数月
国家审计署的派出机构新闻通讯审计局副局长焦克勤日前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在今年内“可能”会对中央电视台进行审计。
而据记者从国家审计署其他渠道获得的消息显示,审计署已经派员进驻中央电视台,正在对中央电视台的财政财务情况进行审计。
而央视有关人员也透露,审计署人员于11月初进驻,中央电视台的多数员工已经得到审计署进驻的消息,并被央视管理层要求“配合审计调查”。审计将进行数月之久,可能会持续到明年3月。
据介绍,对新闻媒体单位的审计,主要由审计署新闻通讯审计局负责。作为审计署派出机构的新闻通讯审计局,办公地点就设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内。
新闻通讯审计局官员告诉记者,对中央电视台上一次的财务审查“规模很小”,而且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面对此次审计,中央电视台管理层非常慎重,上上下下三缄其口。“其实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还是很小心。”一名央视工作人员如是说。
履行正常审计程序
审计署对新闻媒体单位的审计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但却很少被关注。有专家认为,这是新闻媒体自身的宣传习惯导致了一种“手电筒”效果。“包括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都接受过审计,而且每隔一定的时期就要进行审计。”审计科研所副所长崔振龙说。
据了解,由于属于国有资产,这些大型新闻媒体机构均在审计范围之内。尽管对这些机构不能每年都进行审计,但审计署必须确保审计面,“每隔一定时期覆盖一遍”。
崔振龙介绍说,承担重任的审计署编制不过200多人,人力非常紧张,因此只能有选择地进行审计,“有限的审计资源一定要用在需要的地方”。新闻通讯审计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都会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进行审计”。但关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审计报告,至今尚未见诸媒体。
新闻通讯审计局有两个处,共2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处负责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本级及其下属单位的审计,对新闻出版署、新华通讯社本级及其下属单位的审计则由二处负责。
来自审计署的消息显示,新闻通讯审计局的审计对象共有98个单位,其中就包括员工超过上万人的中央电视台、有众多子报子刊的新华社等。由于人力紧张,一般只能派出五六人的审计小组进驻。
审计署内部人士透露说,以往对新闻媒体的审计,“或多或少”都能发现问题。他同时介绍说,中央电视台在内部实行“无障碍审计”,内审机制已经相当完善。
引发联想
据了解,在今年2月份中央电视台酝酿制度改革之前,中央电视台在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管理制度上存在众多的弊端,如制片人的财权、人事权过于集中,易于滋生腐败;编外人员工资发放采用报发票的形式,为部分管理人员创造了以权谋私的机会。此外,还有大量的临时用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尤其是2003年中央电视台原文艺部主任赵安、原影视部主任冯骥先后涉案,使中央电视台的金字招牌为之蒙羞,社会舆论沸沸扬扬。
在改革启动之初,有中央电视台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认为,如果缺少监督,内部很容易形成“山头”滋生腐败,“主要体现在用人与财务上。用自己的人,建立个人小金库等等”。
而时至年底,中央电视台此次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解决了这些困扰中央电视台多年的问题。在赵安案发后,中央电视台首先对握有实权的20多名部主任进行了调整。此后,制片人责任制得到重新规范,对制片人的财权、人事权实行规范化管理。栏目实行经费总额包干,制片人也不再有私自用人权。临时用工数千人也陆续与北京中视劳务派遣中心有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对临时用工实行了公司化管理。以往存在的编外人员报发票才能发工资等情况也已经得到解决。
尽管如此,作为中国新闻媒体中的标志性单位,此次审计署派出队伍进驻审计调查,依旧容易让人心生遐想。
但专家提醒说,审计中央电视台只是审计署执行自己的职责。“这是对使用公共资源的政府部门合理怀疑。如果没有问题,审计能起到责任解脱的效果。”审计科研所副所长崔振龙说。
监督别人者也受人监督
国家审计署工作组(严格说来可看成“查账组”)进驻中央电视台的消息,想必会引起读者的关注甚至引起诸多联想与猜测。
央视拿“探照灯”照社会是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舆论监督职责。审计署拿“手电筒”照央视是履行国家监督职责。对央视财务状况实施审计监督是由央视的单位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国家《审计法》所授予的。
央视以往也受到过国家的审计监督,若说这一次有别于以往,在于这一次的审计范围会扩大,审计时间要持续数月。近年间,尽管央视相继出现赵安、冯骥等中层骨干的腐败大案,但也不能想当然地猜测:央视这次是不是又出现了“问题”才遭致审计署工作组前来查账?因此,此消息若引起读者关注实属正常,做不恰当的联想与猜测实无必要。
监督权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监督别人者也受人监督是公共资源良性运作的必要前提,监督权(包括普遍的权力)只有形成互相制衡的架构,其运作才不会出现,至少是少出现问题。
以现状计,包括央视在内的国内各个层级的各类媒体,绝大多数是由国有资本全资主办的,或是由国有资本控股的。这些年来,媒体在财务问题上出事的新闻并不鲜见,国家审计部门对媒体的审计监督虽说只限于财务环节,但其影响力和威慑力会远远超出“财务范畴”。无须扯远只说一条,假如媒体在财务上出现腐败,其媒论监督的社会公信力又从何谈起?!有鉴于此,希望央视坦然接受审计署,也希望看到国家审计能涉足更多的新闻单位。(陈利华)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