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青岛啤酒集团总裁金志国有一个精彩发言。
金志国说,未来十年对青岛啤酒来讲发展空间是有的,一个是啤酒这个行业,大家知道是一个永不衰落的太阳。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广,特别是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目前还不是一个消费的大市场,但是未来会成长
为一个大的消费市场。现在,人均的消费量是在17-18升/年,世界平均消费量是40升,在一些发达国家,它的消费量像捷克、匈牙利,德国人均消费量超过了200升,有非常大的空间,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在中国市场,啤酒行业集中度比较分散,整合之后,大的企业集团还有成长的空间。我认为青岛啤酒未来的十年只做这一件事情:用世界级的水平来衡量,如果青岛啤酒不是做到前三位的话,我绝不做其它的事情。当然后人如何想是另外一回事,我经营的时候就做啤酒,做出一个让中国人骄傲的世界级啤酒品牌来。
老实说,青啤作为百年企业,积累了很多的财富和价值,同时也形成了很多的负债,包括文化、观念的负债。青岛啤酒在自身资源整合上,就要把一些负资产剥离掉。青岛啤酒是一个北方的企业,特别是一个传统型的老企业,它带有很多浓厚的生产型企业的色彩,不符合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所以,作为北方这种传统性的老企业,目前要及时的进行转轨,把一个生产型企业改造成一个市场服务型的企业,服务市场。只有这样,这个企业才能够得到成长的空间。北方的企业家们,特别是传统企业的企业家们相对来讲比较稳健,创新不足。南方的企业家创新非常有效,风险相对的考虑差一些。南北企业家共同的目标,就是要让企业能够永续的经营,不断的做大做强。这需要我们相互之间的一种交流和学习,能够使北方的企业家在稳健的基础上积极的创新,让南方企业家能够在创新的基础上防范风险。我们的企业就会共同的发展。所以说,今天这样一个形式,给了这么样一个机会,使得我们南、北方企业家坐在一起交流,对于青岛啤酒和我个人来讲都是很好的机会。
我们企业家在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冷静,我们某一个行业的发展,是自身的整合能力在提高、整合的资源在增长呢?还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拉动了这种增长?比如说钢材水泥,前几年国家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向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带动钢铁、水泥的增长。宏观调控之后,对未来的增长前景会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另外,我们要很理智的去考虑我们在做大的过程当中,有没有能力支撑,因为我们做大肯定是破坏了原来的平衡,我们在组织、结构、人员激励等各种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的安排方面是否符合做大的要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味做大,风险是非常大的。我们企业家应该冷静,做大是做强的必要条件,但它绝不是绝对条件。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是理性。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企业家都很聪明,别人玩的动作我们都会玩,审视一下国际大公司,他们做的事我们也做了,但是有一个质的不同,我们什么事都做了,但是我们什么事都做的不精,不细,不全。因此,我们企业家在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上一定要做好市场细分,一定在经营管理方面做专,真正做到方方面面都处于企业的前列,这才能够成功。
金志国还为公司国际化的必备要素总结了16个字:全球视野、战略思维、法律素养、经营策略。他认为,造势而为,成长为形似神像的国际化公司,是青啤公司生生不息的梦想。
2004年,是青啤公司新百年开始的第一年,也是公司“持续创业”的基础年。据悉,今年前三个季度,青啤公司完成的各项指标同比均大幅提升,其中啤酒总销量313万千升,同比增长14%;青啤主品牌销量近100万千升,同比增长11%;主营业务收入70.8亿元,增长14%,其中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10.4%。目前青啤已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48家啤酒生产基地,覆盖了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主要市场,年啤酒生产能力近500万千升,品牌价值达到168.73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2.8%,产销量、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出口创汇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这是青啤作为著名的上市公司,在新百年向公众递交的第一份答卷,青岛啤酒轻松迈进了世界十强行列。
(郑国清 纪卫华)
《市场报》 (2004年12月24日 第六版)
责任编辑: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