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劣质奶粉曝光 激起民愤
阜阳市2003年5月1日以后出生、以奶粉喂养为主的婴儿中共有轻中度营养不良婴儿189例,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劣质奶粉造成的。
这样的鉴定结果除了令国人震惊之外,其损失几乎是无法衡量的,为每一个大头娃娃的一
生埋下了沉重的负担。
此后,唐山、浙江、西安等地相继查出大批劣质奶粉。有消息称,在这次看似严厉的查处行动中,最主要的行动是查处奶粉本身,而对生产奶粉的企业却网开一面。实在激起民愤的企业虽被查封,但在此之前,企业老板已经将能转移的资金全部转移,留下了一个空壳企业,查封对他们来说,损失有限,仍然可以东山再起。这样的欺诈成本,欺诈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11月-伊利牛奶生产日期风波
11月22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乳粉、液体乳制品、含乳饮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告》称,在检查中,质检人员发现“伊利”牌袋装酸奶提前两天标注生产日期。
伊利“早产奶”话题:食品安全与质量才是第一位的
酸奶标签上的生产日期究竟应该怎样标注,是以灌装、封口后的时间为准,还是经过检验合格后的时间为准,很多人都拿不准。近期有关伊利“早产奶”事件引发众多争议,将这一原本普通消费者并不清楚的“业内”问题曝了光。在采访中,一方面伊利公司坚持认为酸奶提前标注生产日期是业内“行规”,符合行业相关标准;另一方面质监部门也表示此次对伊利问题奶的处理依据相关条例,没有错误。
12月-禁鲜令引业界哗然
《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规定,鲜奶的标准术语应该是生鲜奶,即国际标准所称的原乳,即刚刚从奶牛身上挤下的奶才称得上是鲜奶。因此,该标准也被业界简称为“禁鲜令”。按照这个标准,目前占据各大超市货架的“鲜牛奶”、“鲜橙多”、“真鲜橙”等“鲜”类食品,在明年10月1日以后,将禁“鲜”!
乳制品禁鲜令将如期执行 乳业经营尚需诚信自律
正值由国家质监局颁布的奶业禁鲜令引起业界一片哗然的风口浪尖之际,昨天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2004年第二次会议在京悄然举行。也正由于这样的敏感背景,这次原本是行业内的常规性会议也变得格外引人关注,国内各大乳品公司的总工和乳业界知名专家悉数到会。
12月-伊利集团涉嫌挪用巨资 董事长等5高管遭拘留
自12月17日以来,因涉嫌挪用伊利饲料公司和总公司巨额资金用于个人营利,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财务总监张显著、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李永平、原奶事业部经理郭顺喜等5名高层管理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
伊利股份新管理层集体亮相 坚决否认蒙牛接管
在媒体记者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伊利股份新管理层昨天集体亮相,第一次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司方面对于一些敏感话题作了简单解释,最具眼球效应的无疑是蒙牛接管收购伊利的传闻。对此,伊利高层反应十分激烈,坚决否定了这样的说法。
检察机关透露:伊利五高管被刑拘缘于挪用公款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22日电(记者
汤计)记者22日从自治区检察机关获悉,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公司董事长郑俊怀等5名高管日前被刑拘,缘于挪用公司的两笔公款。
伊利股份高层管理人员向记者证实,2000年至2001年,伊利股份董事长郑俊怀等人未经董事会同意,先后挪用1590万元和1400万元分别给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和启元有限责任公司用于经营。检察机关对郑俊怀等人从立案到刑拘,都缘于挪用这两笔公款。
涉嫌挪用巨额资金 伊利集团5名高层管理人员被刑拘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20日电(记者
汤计)自12月17日以来,因涉嫌挪用伊利饲料公司和总公司巨额资金用于个人营利,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财务总监张显著、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李永平、原奶事业部经理郭顺喜等5名高层管理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
2004年,伊利集团董事长等人违法挪用资金问题暴露。7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通知伊利集团:将派调查组进驻伊利,调查伊利集团的有关问题。8月中旬,调查组正式进驻伊利,9月中旬调查工作结束。
12月-三元老总辞职被批准
前天,三元正式发布的《董监事会决议暨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公告》显示,三元于12月17日召开的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同意郭维健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同意聘任钮立平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据有关人士透露,三元股份老总郭维健已经被董事会批准同意辞去总经理职务,根本原因就是“三元在上市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