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篇由霍英东基金会顾问何铭思撰写的长篇文章细述了霍英东在1993年到2003年投资南沙过程中,受尽“地头蛇”梁柏楠敲诈勒索、盘剥刁难的全过程。霍英东与梁柏楠的恩怨初爆出来,舆论一片哗然: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霍霍英东竟也会有这么多委屈!有评论沉痛
而呼:连霍英东都敢欺负,这样的地方官还怕什么人?
当我们把目光从梁柏楠个人的腐败移开,重新考量霍英东基金会与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的合作,发现在梁并不主政南沙的时间里,双方的合作仍充满了龃龉。到底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一个腐败分子影响了霍英东的计划,还是地方的官场习气拖了南沙开发的后腿,抑或是投资者与政府管理者基于不同立场而对南沙开发的方向产生了分歧?
现在的事实是,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已行将淡出,南沙开发建设指挥部统领南沙开发,霍英东基金会的小南沙计划势必融入“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大南沙开发浪潮中。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与政府之间可能仍需要充分的磨合和沟通。记者探听到的消息是:双方合作顺畅,种种不快都已成为过去。
事件回放
今年8月,香港媒体刊载霍英东基金会顾问何铭思撰写的有关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在开发南沙过程中受到“地头蛇”梁柏楠刁难的长篇文章,受到广泛关注。梁柏楠曾任南沙开发区第一任党委书记、番禺区委书记、区政协主席等职,2003年因涉嫌受贿案发被捕。
何铭思回忆,霍英东开发南沙,一直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这是南沙得有今日的重要条件。只是在跟地方具体主管工作的官员打交道的过程中,霍英东遇到的困难、遭受的打击和挫折,实在难以为人道。出于无奈,霍英东第二年在北京“两会”上讲了一段话:“我参与内地改革开放事业是义无反顾的,也是‘不走回头路’的。我已年近80,还有何求?我只是想借此机会再次提醒一句:市场运作靠法律保障,法律靠信誉支持。”
何铭思对记者说,如果不是梁柏楠东窗事发,受到拘审,霍英东恐怕还要忍。
“海边上你所看到的,都是霍英东的‘地盘’。”一位从深圳来南沙玩的男子对他的朋友说。
这是在天后宫内45米高的南岭塔上的视野。居高俯视,12月11日中午的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烟雾氤氲。在面前这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海岸上,由近而远,依次可见:天后宫、浦洲花园、蒲洲高新技术开发园、南沙大酒店、中华总商会大厦、世贸中心大厦、东发码头、南沙客运港、虎门渡轮码头。
恰如外界评说:7.1公里长的黄金海岸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香港著名实业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买下了南沙东部的22平方公里土地。
“霍英东每次来都有警车护卫。”在摩的司机老李印象里,霍英东在南沙是极其威风的。
然而,今年8月间,何铭思撰写的一篇文章却细述了霍英东投资南沙过程中受“地头蛇”敲诈勒索、盘剥刁难的遭遇。
何文所指的地头蛇,竟是先后任南沙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番禺市委书记、番禺区政协主席的梁柏楠!
而梁柏楠,亦早于去年年底被双规,并于今年8月26日受审,后获刑12年。经查明,在1993年到2003年十年间,他受贿总额折合人民币近180万元。
何铭思笔下的霍梁十年
何的文章先是见诸香港媒体,后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并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
“见面是笑口盈盈,背后却飞脚横踢。”82岁的何铭思在文章中这样描述梁柏楠对霍英东的态度。
何铭思说,霍英东主持南沙开发工作,正式记录在案的工作例会,到20
04年8月5日是第508次。其中至少有十年中的400多次会是梁氏代表官方直接或间接参与的。非正式碰头会的次数更不计其数。
何铭思披露的梁柏楠对霍英东的“敲诈勒索、盘剥刁难”大略如下:霍英东在南沙搞个东发码头。他们(指梁柏楠等人-记者注)紧挨着这码头,硬逼霍英东白掏两千万给他们搞个同样的南伟码头,并交由现在被称为梁某第一亲信的同案犯陈某管,当地的货物就往自己的码头拉。几乎是公开拆你墙脚。厚黑至此,霍英东亦竟能大度宽容,说不要跟他们争这种小利。
霍英东在南沙开了个直航香港的高速飞船码头,他们在莲花山港口照搞一个同样的码头。一个县级单位建有两个一级口岸,全国也仅番禺一家。靠的也是中央对霍英东的支持。更难忍受的是,地方官派到港口的主管人还利用南沙港口走私;违反外汇管理条例,被处罚的却是霍英东。
霍英东在南沙搞了个高尔夫球场,他们在北面莲花山照搞一个;霍英东搞个天后宫,他们在前面“开发”一个烧烤场;霍英东想把港前路修到地方所属的山后面成环岛路,钱交出后没有下文,他们说是用作“搬迁费”了;霍英东要建个小型的蒲洲花园,他们在邻近山脚挖来一堆黄泥,在山上拔来一堆小草,再插几棵手臂般的小树,便拿走了一千五百万。弄到后来只好请香港的公司重做;霍英东要建南沙广场,从施工到监理全是他们的人,整整半个广场的桩位,到露出地面才“发现”,竟然误差20米!霍英东说:我一世搞工程,从未见过这样离谱的事。
何文还提到在一次喷沙造地的工程结算中,工程负责人漫天要价,霍英东气得紧咬牙根,发出了“你们是不是想赶我走”的怒斥。
何铭思在文中感叹说,霍英东一生奉行和气生财原则,是个忍受力极强的人。我和他四十几年朋友,从未见他对人发脾气,十分宽容大度。当日见他气到那个样子,所受伤害,可想而知。“想起南沙开发10多年来遇到种种无端的困扰、莫名的阻隔,无所适从的变幻,真的感到彷徨无助、焦头烂额。”
何铭思说,十几年来霍英东在南沙投入40多亿元,但目前唯一收入是从虎门渡轮码头所得的3100余万元,然而到2003年底止,地方政府从渡轮码头所得利润约3亿7000万元。
何的文章先是见诸香港媒体,后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并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强列反响。有人评论说,霍英东这样爱国爱港的实业家,在梁柏楠的“地面上”,也得遭到刁难,真不知梁柏楠这样的贪官还会怕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毛昭辉在12月16日的《法制晚报》上评析此事时认为,霍英东在南沙寻求的利益和梁柏楠企图得到的利益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南沙开发之初,或许双方还抱着合作的态度。但随着梁柏楠地位的提高、权力的扩大,双方利益的均衡被打破,梁对利益的追求越来越多。新华社关于梁柏楠案的报道则提出了“一把手监管迫眉睫”的问题。
霍梁初识与码头之争
霍与番禺合作开发这22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此认识了梁柏楠,当时梁是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书记
游完天后宫,来自深圳的那位先生开始跟朋友商量到哪里吃中饭。目前的南沙,找一个像样的地方吃饭也并非难事,当然在虎门轮渡前更多的是快餐店,而离开发区管委会不远的金洲,则完全一副城中村的格局,餐馆、摊档林立。南沙这里还没有出租车,宽敞的进港大道上跑的,除了货车,就是轻便灵活的摩的。40岁的老李就是为数众多的摩的司机之一,他穿着一件桔红色的马甲,胸前背后写着“南沙营运”“义务治安员”字样。
12月11日,近百名南沙附近的中学生到浦洲花园游玩,带队来的老师说,花园搞得真不错,到这里走走玩玩蛮开心。这座花园分为东西两个风格迥异的区域,东边融合了西方古典名园的精华,西边再现东方花园的风采。据说,这个设计是霍英东先生亲自敲定下来的。
何铭思把霍氏22平方公里的东部地区称作“海市蜃楼”,这里“有公路大桥、会议展览中心、科学自然馆、高尔夫球场等豪华设施,还有游客景点。
南沙大酒店旁的新客运码头、粤港(南沙)物流中心、中总大厦、世贸中心大厦等工程正在赶工“。
然而,1987年霍英东第一次踏足南沙,这里却是一片荒芜,淤泥处处,人烟稀少。霍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位置,南沙地处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辐射粤港澳,开发之后,必将成为珠三角的重镇。
南沙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一位官员感叹说,霍英东的眼光的确独到,他买得的那拥有7.1公里黄金海岸线的22平方公里土地,是南沙的黄金宝地。
这里“背山面水,藏风聚气”。
事实上,霍英东买下的南沙东部沿海的狭长地带,最初滩涂处处,霍在后来的开发中将很多地方用喷沙的办法造出土地。据说,当初广州方面曾想邀霍开发现在的广州环市路花园酒店一带,当时那里还是一片农田。但霍权衡之后,还是选择了人烟稀少的南沙。
霍与番禺合作开发这22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此认识了梁柏楠,当时梁是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书记。据介绍,开发区管委会是党政企三位一体,其总公司下属的南沙开发建设公司负责与霍英东集团的合作事宜。这个公司由双方组建,霍英东基金会占51%股份,政府占49%股份,也即所谓的东部公司。
开发区管委会那位官员说,梁是当地人,18岁入党时还没有工作,他从农民到生产队长一步步走入仕途,有相当的工作能力,做事雷厉风行。但他脾气确实臭,管委会的人几乎都被他骂过。
而据媒体报道,梁柏楠在任番禺区主要领导以后,大搞“一言堂”,独断专行、说一不二,不按程序办事,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工作作风极其霸道,集官气、霸气于一身。
面对霍英东,梁柏楠不可能再“臭脾气”,但按此前媒体转述何铭思的说法,霍英东是强龙压不了地头蛇。而另一位霍英东基金会的官员评价梁柏楠是“地方干部,素质有限”。
这位官员说,与梁柏楠的合作确不顺畅,梁出于地方利益,小农经济意识,思想不开阔,在与霍英东的合作中建设一些项目,还把一些工程给了亲戚。
“大小”南沙概念
大南沙
从2001年开始,广州就提出了“北优南拓”的城市发展方向,同年10月,广州市政府正式向中外媒体宣布了将全面开发大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宏伟大计。2002年,宣布未来三年内,投资300亿元用于大南沙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增长极。
今年12月8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广州市副市长、南沙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陈明德代表市政府作《南沙地区发展规划》有关情况的说明。报告介绍,南沙将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海滨新城,南沙地区规划人口规模宜控制在100万人左右,南沙开发区规划人口规模则宜控制在60万人左右。
小南沙
霍英东所买的南沙东部22平方公里土地被称为小南沙。霍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要把南沙建设成最适合人居住的海滨花园城市。这一目标被他的基金会描述成:山水里现南沙,南沙中见山水。在今年10月26日基金南沙部分公司负责人会议上,何铭思对2005年南沙海滨新城工作发表意见:我们以前的计划,希望(南沙)将来不超过7万人口。南沙要建成新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
走中国以前的自然村的路,若干个上湾,不需要汽车,有自己的伦理关系、食堂、文化俱乐部、托儿所、多点用太阳能,不能搞大公路。……周围环境好,适宜人居住。
霍英东集团广州番禺南沙货运实业有限公司一位行政总监亲历了东发码头和南伟码头的建设。他回忆说,霍英东在南沙从一开始就打算客货运“两条腿”走路,即建起南沙客运港和东发码头。霍想把东发建成万吨级通用码头,并于1989年拿到了批文,到1990年开工建设时,由于当时南沙路还没有通,霍思忖建这么大一个码头无异于“晒太阳”,决定先建个小一点的。
这个由“政府施工”的5000吨级码头在建设过程中不知什么原因垮掉了,选址遂往旁边挪了一点。就在东发码头兴建之后,基金会的人发现政府也在南沙客运港另一侧的海边搞建设,且未知会基金会高层。一次霍英东到南沙看到了那片工地,问起来,对方说“没什么,填土而已。”
等到东发码头完工,那边码头的雏形也出来了,即现在的南伟码头。
对于网上关于梁柏楠建南伟码头“逼霍拿出2000万元”的说法,这位行政总监说,当时基金会用于南沙开发建设的钱就打在东部公司的账户里,管委会从那里拿出了2000万用于建设南伟码头。码头建成后,管委会询问霍英东是否将这2000万作为股份,霍英东未接受。
这位行政总监还补充说,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除“先斩后奏”拿走20
00万建设南伟码头外,由管委会负责的东发建设的各种手续也并不完备,近来他们跑了多次才将这件事办好。“我们有一种受害者的感觉”。
据介绍,如今东发码头由香港发记公司经营,近两年才开始有利润。
几百米内分列两个货运码头,此中竞争可想而知。发记公司被霍请来经营东发时,并不知道旁边还有一个南伟。1997年,由于经营压力非常之大,发记一度想退出,后被霍氏集团想办法留住。
同属南沙货运公司的孙嘉先生介绍说,东发进行了大规模扩建,现有5个万吨级泊位,新的货仓和堆场也已建成。东发码头的业务以集装箱为主。
南沙管委会港口开发总公司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并不回避南伟与东发之间的竞争关系,她说南伟已经达到了设计的年吞吐量,以集装箱和散货业务为主,目前是赢利的。但在何铭思的文章中,称南伟欠债两亿。
那位行政总监也看到了何铭思的文章,并“深有同感”。他还谈到当初霍英东集团本已谈好了韩国进道集装箱公司进驻南沙,但后来这家公司就莫名其妙地到番禺莲花山选址建厂,这令霍何两人都很不高兴。“这些显然是政府行为的利向。梁柏楠在南沙开发中好像总想搞一块自己随时可用的后花园”。
这种对外来势力的防范和排斥并非针对霍英东。一位从外省调入番禺多年的官员告诉记者,与他一起调入花都、中山的同学现在均已升迁,只有他原地不动。广州一位资深的记者则将番禺官场喻为“铁桶,水泼不进”。
管委会的反馈
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对何文并不服气。一位现已调离的老同志也认为何铭思的文章很多说法是失实的,是“不了解历史”
有媒体报道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梁柏楠一直兢兢业业,番禺的发展、南沙的开发有目共睹。后来,拜金带来的心理失衡使他走向腐化堕落。
广州市纪委有关人士向新华社记者介绍,梁柏楠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寒,对家庭有着深重的责任感。但是,随着职务的升迁以及手中权力的增大,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慢慢演变成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宗族作风,立志“光宗耀祖,荫蔽后人”,把自己当成弟弟、子女的庇护伞。
经查明,在梁柏楠的庇护下,他的两个弟弟、儿子、女婿、侄子等亲属都开有自己的公司,业务涉及船舶运输、建筑、娱乐、贸易、咨询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
何铭思对此也腹诽颇盛,他在文章中说,梁以转制为名把几家有资质的国有公司变戏法般转到自己儿子和亲信手中,并将南沙各种工程安排给他们。
弟弟搞基建,儿子装水电消防,女婿做绿化,亲信包运输,一手通杀。
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的官员告诉记者,其实,何铭思对梁柏楠的意见早已有之。
何铭思对梁的怨怒现在仍常有表现。在今年8月份召开的首届南沙城市设计论坛上,何在发言中说:“为什么他(指梁柏楠)这样的人,是党的干部,过着人上人的生活,却作威作福,一心想着光宗耀祖。我脾气不好,我曾说这些人,你们是人,你们又是神,我不得不求你们。你们还是鬼,尽干见不得人的事,害人事。”这次设计论坛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的建筑界专家、社会人文学者及广州南沙建设指挥部的领导参加。
另一个在霍英东基金会内部流传的段子是,莲花山高尔夫球会在球场附近开发了一批别墅(这个球场也被何铭思认为是梁柏楠跟南沙高尔夫球会对着干的项目),何铭思的儿子、霍英东基金会秘书长何建立也在那里购买了一套,何铭思对此大为光火,骂儿子是在支持梁柏楠、拆自己的台。
对梁柏楠和管委会不满的不只是何铭思。南沙货运实业有限公司那位行政总监经常跟管委会打交道,他说管委会的一些人对基金会的工作并不支持,找他们办事常常会碰上冷脸子。
他还谈到东部公司的情况。以前东部公司一直由管委会在运作,直到20
00年后,基金会的人员才得以进入,由双方共同来管理。现在东部公司有20多个人,但运行也不能算正常,离理想状态还差得很远。
霍英东在南沙的遭遇终致其忍无可忍,在一次全国两会上,霍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参与内地改革开放事业是义无反顾的,也是“不走回头路”的。
我已年近八十,还有何求?我只是想借此机会再次提醒一句:市场运作靠法律保障,法律靠信誉支持。如果没有信誉,法律条文有什么用呢?合同合约又有什么用呢?
“不走回头路”并非霍英东的原创,这话源自邓小平。1984年春天,邓小平来到霍投资兴建的中国第一家高级涉外宾馆———中山温泉宾馆。在宾馆后罗三妹山上,邓小平抒发了“向前走,我不走回头路”的豪情,当时,霍每天都有陪同。而邓与霍的第一次会见,则早在1977年。
何铭思批梁的文章则是为老友鸣不平,而他在今年9月22日南沙大酒店试业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进一步阐明,“写这篇文章,目的是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认真处理有关问题”。何与霍相交三十余年,关系甚笃,外界将何看作霍投资内地的左右手。霍曾经表示:“如果他不帮我,我还不如回家带孙子。”
何铭思的文章当然引起了广州市高层的注意。据知情人士透露,广州有关方面早前责成番禺区委对何文中所指作出解释。由区委政策研究室主笔的一份报告已经完成。番禺区委一位官员称,报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何文所批评的问题一一作了调查反馈。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的官员称在这次调查中他们反映了有关情况,他认为梁柏楠的个人问题应该与管委会分开来看。
而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对何文并不服气。管委会一位官员认为,何文“水分很大”,是站在自己立场上说话,并不了解管委会的运作方式。一位在管委会工作多年现已调离的老同志也认为何铭思的文章是不负责任的,很多说法是失实的,是“不了解历史”。他举例说,番禺莲花山港建港要比南沙港早,但在何文中却说成了“霍英东在南沙开了个直航香港的高速飞船码头,他们在莲花山港口照搞一个同样的码头”。
据莲花山客运港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港1986年1月份正式开通,是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当时即为了香港与内地的通关需要,直航香港。以前这里的客流量有30万左右,南沙港1992年建成后,客流量减少。这位负责人与何铭思有着相似的疑问:一个客运港足够支撑,为什么还要再建一个港口?
12月15日,莲花山客运港增开了直达香港机场的客运快船,航程只需80分钟。而霍英东基金会的消息称,南沙港不久也将搬迁至南沙大酒店前,从而使直航香港的时间从1小时15分缩短为1小时。
大小南沙概念
番禺区委的一位官员说,基金会一直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将东部地区建成一个小香港。
今年12月8日,广州市《南沙地区发展规划》报告介绍,南沙将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海滨新城,南沙地区规划人口规模宜控制在100万人左右
“霍英东基金会与管委会的矛盾由来已久,长期有分歧。”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一位官员说,每年基金会方面都会在两三件事上对管委会意见颇大。
这位官员认为,这种分歧主要源自投资者与政府管理者的不同立场。基金会一直想把22平方公里的东部地区建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区域,搞自己的通讯、邮电设施,管委会当然不会同意这样的建设。
番禺区委的一位官员也说,基金会一直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将东部地区建成一个小香港。
管委会的这位官员还介绍说,其实早在1998年,霍英东就致信当时的省领导,反映南沙开发的种种不顺利。省里为此特地派人到南沙调研,这位官员则全程陪同。最后调研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要“协调解决”。番禺区委的那位官员也回忆说,他在1997年曾在一份香港报纸上看到霍英东整版的文章,标题好像是《我的疑惑》,表达在南沙开发中对政府一些做法的不满。
其实,民间目前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霍英东开发南沙的速度太慢。南沙的一名普通居民就告诉记者说,如果不是霍当初买下那么多地,现在南沙的投资者也许要多很多,南沙的开发会快很多。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霍氏当初买下这22平方公里的东部地区每亩地价仅为600元。但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的官员驳斥了地价太便宜的说法,“当时谁会关心南沙这么个全是烂泥塘的地方?是霍英东的名人效应启动了南沙开发,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2002年,时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南沙开发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的张广宁也说过:没有霍英东先生爱国、爱家乡先做起来这一块,哪有我们现在的大南沙开发概念?
霍英东基金会想怎样开发南沙?在今年10月26日基金会南沙部分公司负责人会议上,何铭思对2005年南沙海滨新城工作作指示,他在讲话中说:我们以前的计划,希望(南沙)将来不超过7万人口,刚开始南沙22平方公里的居民只有4000多人。未来的城市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我们不应该走老路,如上海、巴黎、纽约、伦敦、东京这些城市。这些城市现在是越来越大,但交通堵塞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南沙要建成新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走中国以前的自然村的路,若干个上湾,不需要汽车,有自己的伦理关系、食堂、文化俱乐部、托儿所、多点用太阳能,不能搞大公路。……周围环境好,适宜人居住。
霍英东则在不同的场合早就说过,把南沙建设成最适合人居住的海滨花园城市。这一目标被基金会描述成:山水里现南沙,南沙中见山水。
事实上,基金会与管委会关于南沙开发的矛盾与分歧已然消失。因为,“管委会49%的股份已经转给南沙开发建设指挥部,这意味着管委会过去南沙开发的职能也由指挥部接收。”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的官员说,管委会以后做什么工作,要看具体安排。
今年10月11日,经基金会南沙设计部联系,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城市规划及设计系教授MargaretCrawford女士、建筑系副教授AlanBerger先生及十几位哈佛大学在读学生来到南沙考察,MargaretCrawford教授表示南沙“在发展过程中,避免人口密度太高,尽可能低一些,再低一些;城市扩张速度不要太快,保持一个稳定的节奏”。
而在8月27日、28日召开的首届南沙城市设计论坛上,对南沙开发的定位则有着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南沙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陈万雄提出,南沙城市的发展动力何在?南沙已经开发建设十几年,最大的问题在于人气不足。
著名学者丁东回应说,南沙地处珠三角中心,在整个珠三角大建设的时代有计划地缓慢发展,也许将来反倒成为最有利的因素。
何铭思在这次论坛上则说得更为直接:小南沙22平方公里,能不能保下来,我也没把握。我们请各位专家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到底怎么做。
霍英东和何铭思在致辞中亦一致强调,南沙开发,不是凭借某个政策条款,或是某个重要人物的主观愿望就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两人又同时表示,南沙的建设必须配合广州市、广东省的发展,南沙的发展要与广州的步伐协调。何更指出,小南沙的发展如果不配合大南沙、不配合珠三角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从2001年开始,广州就提出了“北优南拓”的城市发展方向,同年10月,广州市政府正式向中外媒体宣布了将全面开发大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宏伟大计。2002年,宣布未来三年内,投资300亿元用于大南沙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增长极。据报载,这个增长极的主导产业是钢铁、石化和造船业为主的临海型重化工业。同年8月8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正式挂牌。指挥部全权负责南沙地区范围内的规划、国土、建设、招商引资等事宜。
今年12月8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广州市副市长、南沙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陈明德代表市政府作《南沙地区发展规划》有关情况的说明。报告介绍,南沙将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海滨新城,南沙地区规划人口规模宜控制在100万人左右,南沙开发区规划人口规模则宜控制在60万人左右。
沟通和协调
霍英东基金会的这位高层官员说,以前与管委会的合作的确有些问题,但“过去的问题都过去了”
《南沙地区发展规划》中说,南沙开发要中低度开发,生态开发优先。
12月12日,何铭思来到南沙,当天他要开两个会。据介绍,何现在仍每星期来南沙看工程进展,原来这个日期固定在周二,现在试业后南沙大酒店的工作繁忙,时间不再固定。而在以前,霍英东也每星期来南沙看一看。天后宫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以前她经常看到霍英东,今年来得少了。
霍英东基金会的一位高层官员介绍说,到今年年底,基金会在南沙的二期工程———海滨新城的配套工程基本都可完成,现在这里的交通、教育、文化设施齐备,有新的客运港、大酒店、高尔夫球场,英东中学今年也已经招生。据了解,2000年前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路架桥及围海造地。
12月12日,港前大道施工车辆往返不停,轧路机隆隆作响。由于多年使用损耗,这条建于1995年、全长约5公里的主干道路面已是高低不平,遇雨常常积水难行。在今年8月份,港前大道改造工程协调会在霍英东基金会一号会议室召开,南沙开发区建设局、南沙建设有限公司、霍英东集团工程代表及其他各相关单位均准时到会。这条主干道改造后路面将由原来的30米拓宽至60米,明年上半年竣工。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称,路的改造费用由霍英东基金会出。
霍英东基金会的这位高层官员说,与南沙开发建设指挥部的合作是顺畅和有效的,双方经常进行沟通。以前与管委会的合作的确有些问题,但“过去的问题都过去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何铭思的文章发表后,广州市高层代表即赴香港与霍氏集团进行积极沟通,了解霍英东的难处,谋求协调解决。而南沙开发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也到港拜会了霍英东,表示在开发过程中互相合作,相互支持,有分歧多商量。现在,一些大的项目的讨论,霍英东也都有参加。
而早在2002年,霍英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过,每个投资者都有一个自己的想法,……构想中的南沙我不敢先说出来,我毕竟是民间投资,很多方面需要政府帮助。政府在这方面给我们帮助很大。
“双方好好合作,南沙将来会有非常好的前景。”霍英东基金会的这位官员说。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