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一个上海学生的身高和胸围可能将会对她(他)的个人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原因何在呢?据媒体报道,上海市教委有关人士透露,上海即将对中小学生体育课进行重大改革,届时中考考核标准将是竞技体育和健身教育的结合。这样,学生身高、坐高、胸围等体形情况将与升学相挂钩。
这则新闻,给我带来了一
种难以名状的苦涩心情。这些年,我们曾听到看到过太多的与学生“升学挂钩”的“新标准”,这一回,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之地的上海,又将把“体型与升学”紧紧地捆在一起了。“这样做都是为了提醒学生们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他们为这一“创举”给出的理由看起来是那样的“义正词严”。可是,我却认为,这种听起来很美的理由,却无法掩蔽其荒谬性、无法淡化这种可怕的“创举”本身所包含的“歧视因子”。
谁不想拥有美好的体型?谁不希望自己的身高、坐高、胸围“多之一分嫌肥,少之一分嫌瘦”?无奈的是,身体因素,既受先天遗传影响,也与具体生活境遇相关,而后天的体育锻炼又无法取得绝对功效。更重要的是,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审美心态也不尽相同,由此给学生形态划出个三六九等,由此产生的歧视效应,必然会带给学生心灵的伤害。
我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就是在由教育部、卫生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都要求普通高校招生放宽对患疾病或生理缺陷者的录取要求,各高校不得拒绝录取不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的残疾学生。
现在,我们一些学生仅仅是“体型”不够“标准”,就被拒于高中大门之外,这种简单、硬性的教改方案,怎么能够堂而皇之提出来呢?
常识告诉我们,素质教育讲求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我实在看不出,将“体型”与“升学”相挂钩,与素质教育有多大必然的联系。
我特别害怕,一些学生为了达到那些“体型标准”,从此身心承载起沉重的负荷,在歧视和机械的运动中,过着只为“体型”狂的生活,那将是何等悲哀的事。学校是传授知识,传播文明的场所。谁也不应该给学生带来无谓的歧视,谁也没有权力剥夺学生们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将“体型”与“升学”相挂钩,实际上是一种缺乏起码的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做法。而且,这种措施本身也缺乏任何相关的法律依据。(单士兵)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