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二鸟”还是“左右逢源”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12月13日,中俄两国国防部长曹刚川与伊万诺夫同时在北京表示,中俄双方已同意明年适当时候在中国境内举行首次联合军事演习。同一天,欧盟轮值主席国荷兰外交大臣博特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说,欧盟内部有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强
烈政治意愿”。据悉,定于三天后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将就是否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作出决定,当天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也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两件事看似偶然,且好像并无必然联系。但实则不然。
众所周知,俄罗斯一直是中国多年来的主要武器与军事技术供应国。欧盟着眼于巨大的商业利益和政治互动,对业已持续了十几年之久的对华军售禁令早有解除之意,只是在具体时机上颇费踌躇。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欧盟成员的内部协商尚未达致完全统一,再者还要顾及来自外部的反对声浪,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压力与阻力。
今年以来,欧盟继续加快解禁的步伐,并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具体磋商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多年来积极对华军售但又有所保留的俄罗斯,明显感受到了来自中欧之间热络互动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有军事层面上的,也有政治层面上的。外界观察一般认为,今年以来因为能源合作问题而一度横生枝节的中俄关系,难免不会受到日益密切、逐渐靠近的中欧关系之影响。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中欧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相比,显然还存在一定的现实距离与心理落差。
在目前这种微妙的深层背景之下,中俄军事部门的紧密接触与看得见的互动成果,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几乎是与此同时,欧盟再度向中国伸出橄榄枝表达善意,和它前不久悬而未决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欧盟军售解禁前景感到乐观的人们,闻此讯息可能备受鼓舞。但是人们不要忘记当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教训,记得早在1991年就有人放言中国即将于当年年底加入世贸组织,但这件事最终延宕十年方告成功。诚然,欧盟对华军售解禁一事不能与入世相提并论,可是我们切切不可低估二者之间颇为类似的“延伸效应”。欧盟早已不只一次地对中国释放解禁信息,结果终归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可谓吊足了中国人的胃口。不要抱怨欧盟没有诚意,看看美国不断招呼欧洲盟友大力反对解禁的姿态,以及日本外相访欧时首次破天荒地提出反对解禁意见,人们就不难想像欧盟的进退维谷。
目前的欧美关系,正处于伊拉克战争之后的修补磨合阶段,期待欧盟完全漠视盟友美国高度关切的态度,同时不顾另一个经济伙伴日本的强烈感受,而在短期内作出对华军售解禁的决策,几乎是“非一般的目标”和“不可能的任务”。对此,中国方面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期待过高。事实上,欧盟对华军售解禁所带来的象征性的政治意义,应该要大于实质性的军事意义。
要求欧盟尽快解除对华军售的禁令,不仅仅是中国努力争取军事领域重大提高的战略目标之一,也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推动中欧全面交流与合作的战术手段之一。在欧盟尚未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当下,中国方面不妨以此作为谈判与交涉筹码,进一步寻求中欧之间更多领域和更深层次的融合与交集,将双方业已建立起来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定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中欧联手打造伽利略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例,可以肯定的是彼此还有大力拓展的合作空间。
20世纪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国际地缘政治发展态势,雄辩地证明了“得欧亚大陆者得天下”的不二定律,国际地缘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恐怕同样如此。对于一个日益强大、稳定而团结的欧盟,以及横跨欧亚大陆并试图恢复过去历史荣光的军事强国俄罗斯,中国采取何种战略姿态与何种战术手段来对待往还,实在攸关21世纪的国际地缘政治新格局。
在欧盟对华军售解禁暂时无果的短期而言,中国不妨试行“一石二鸟”的战略举措,来应对欧盟和俄罗斯的予取予求;就一旦欧盟决定解禁之后的长远而论,中国似可考虑采用“左右逢源”的战略举措来拥抱双方,进而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三角框架”,成为稳定乃至主导欧亚大陆与整个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吕义国)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