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晚报讯
昨天,由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四方教体局主办的“小学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工程———青
岛研讨会”在平安二小举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
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为全市各个小学的教师代表,带来了关于学生评价方面的建议。专家边玉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赏识教育被庸俗化了。”
“现在的老师不敢说学生不好,只知道表扬,我认为这已经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5岁孩子的父亲、市民关先生认为,现在有些老师的“赏识教育”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一种纵容。昨天,记者把关先生的问题带给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生评价专家边玉芳教授,边玉芳说:“现在一些学校的学生评价理念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边玉芳说,赏识教育的提出是有背景的。原来的教育体制下,老师总是板着面孔对学生进行说教,很少表扬,嘴边挂着的永远是批评的词句,有时还体罚,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身心,也拉开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这种大背景下,教育部门提出了赏识教育,鼓励老师坚持人性化,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但是很多老师把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等同于说好话了。赏识教育被庸俗化了。”边玉芳分析说,现在很多老师认为赏识就是多表扬,在学生身上拼命挖优点,然后夸张地进行赞赏,而赞赏的词句也很匮乏,无外乎“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回答得真好”。对于缺点,却是轻描淡写,甚至沉默。长此以往,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无法建立是非观。此外,只听好话的学生,生活在老师编织的虚伪的自信中,将来没有人包容他们的时候,提出意见的时候,他们会很难接受,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
“请老师们坚持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马乎不得。有时候批评也是一种激励。”边玉芳提醒广大老师表扬学生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剖析优点的“根儿”,要恰如其分,不要只表面地说“你真棒”,要分析为什么学生做得好;对于学生的错误,一定要指出,至于方式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式,要“因材施教”。(记者冷雪)
反思评价
在昨天的现场会上,四方区介绍了学生自我反思评价制度。在四方区的各个学校,学生们建立了“反思卡”、“学习日志之自我批评”、“学期反思报告”等成长记录,让孩子们归结一个阶段内的得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就错误制定一个计划,在计划时间内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图中平安二小的这名小同学所持的表达卡,就是用于叙述自己的近期表现,进行自我反思的。冷雪摄
特约编辑:张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