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冰雪化了……”,当17岁的脑瘫患儿李培恩用含糊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背诵课文《春天来了》的时候,八大峡小学的教师义工们笑了,而李培恩的母亲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李培恩在一岁多的时候患了病毒性脑炎,落下了脑瘫后遗症。由于生活无法自理,他从来没有上过学。然而他渴望学习,也渴望与人交
流。八大峡小学的教师义工们得知情况后,主动来到他的家中,与他结成“N助一接力”对子。教师们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起,系统而全面地为他教授小学课程。
八大峡小学的教师义工仅仅是市南区众多社区义工的一部分,像这样为弱势群体雪中送炭的义工故事还有很多。一年多来,市南区社区义工已发展注册达5200余名,组建专业特色队伍80余支,参与活动人员达25000余人次。社区义工们以“奉献爱心,分享快乐,教育自我,传播文明”为主题,用真挚的爱心颂唱了一曲新时期的奉献之歌。
多元化的社区义工队伍
据了解,目前,市南区已建立了多元化的义工队伍。以“法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五进社区为载体,建立了社区义工服务社,下设7个义工办公室,10个义工服务站。按照义工范围的要求,组建了由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和社区居民组成的普通型义工队伍;由教育体育、文化艺术、司法、卫生、科技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型义工队伍;由山鹰义工队、光明义工队、菩提义工队、老年旗游队等组成的特色义工队伍。
一年来,市南区义工们在大街小巷间穿行。围绕迎办2008绿色奥运、提高社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居民自身素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内容,开展绿色义工工作;围绕解决社区难点、热点问题、弱势群体需要、建造温馨社区等内容开展社区义工工作;以服务社区为中心,开展教育体育、文化艺术、司法、卫生、科技、维修等专业技术类义工工作。
为深入推进义工活动的开展,市南区还明确规定:凡该区机关、事业单位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在职工作人员要接受义工制度管理,参加社区义工活动,履行社会服务义务。年度内,在义工制规定范围的义工人员,必须完成至少16小时义工工时,每年完成情况将作为干部考察的内容和个人年终考评的依据。
老年骑游队是多元化的义工队伍中特殊的一支。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各支义工队伍中最大的,但服务社会的劲头却一点不输给年轻人。在木栈道上,他们擦拭扶手、清理非法小广告,并告诫游人要爱惜公共财物;在浮山上,他们顶着寒风,拆除网鸟的黑网,为越冬的候鸟打开通道;在沿海一线,他们开展“清查排污口”行动,为城市环保尽一份微力。
系统的社区义工管理
如何实现义工服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曾经是困扰志愿服务的一个难题。为此,市南义工协会在成立之初就着手建立义工服务与社会需求最直接的联系。借助于市南义工网,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市南社区义工网上,义工档案、义工动态、活动档案等情况一目了然。网站上设立了义工活动总安排板块,发布全年的义工活动安排,设立了近期活动板块,发布近一个月将要开展的义工活动,义工可以方便地了解到义工协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同时,社会弱势群体的情况也发布在义工网上,社区义工们可以量力而行,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
此外,义工协会还定期组织服务项目推介会,为义工服务供需对接搭建平台。今年7月末,义工协会进行了义工服务项目推介,专职护送、学生安全护导、爱鸟护绿、木栈道维护、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污染源巡查、英语辅导、社区教育、计算机维修、关爱天使、温馨假日游共11个义工服务超市项目得到认领。这也是我市举行的首次义工服务项目集中推介,实现了义工服务供需对接模式的突破。
市南区社区义工协会为加强义工服务的规范化管理,推出了社区义工工时认证制度,设计“义工工时认证券”和“义工工时认证收据”两种认证凭据,由协会聘请社区义工认证员,对义工开展服务的效果、工时进行严格的认证,并录入社区义工网数据库进行存档。
丰富多彩的义工活动
薛维义是云南路街道管区内的特困孤寡老人。因为年幼时身患重病,他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床上度过。尽管如此,老人身残志不残,常年坚持读书看报,并尝试着写一些文章。今年,云南路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与他结成帮扶对子,为他办理了市图书馆的借书证,可怎么去借还书又成了问题。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义工走进他的生活,定期为他跑腿,到市图书馆借书、还书。据薛维义了解,这位义工在城阳区工作,每次借书、还书都要花在路上很多时间。
因为义工服务实现了有效的供需对接,市南区义工活动深入而丰富地开展起来。在青岛市盲校义工服务基地,光明义工队成为盲童最亲密的朋友,他们帮助盲童学习,开展心理咨询,协助教学工作,成为盲童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在孤寡老人家中,义工们又成了老人们贴心的儿女。今年春节期间,在全区孤寡老人中开展了“这里的冬天没有寒冷”系列活动。大年除夕,义工陪全区100多位孤寡老人一起吃年夜饭,浓浓的温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哪里有需求,义工就出现在哪里,义工服务项目就涉及到哪里。在市南区,“有需求,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已经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社区义工正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报记者
姜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