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有个规矩,肉,要多少有多少,这酒嘛……”北新泾第二小学多功能厅里,不到2平方米的白布上,皮影“店小二”
面对皮影“武松”挠挠头,吞吞吐吐地不敢说。旁边有二胡、笛子、锣鼓、风琴等乐队“伺候”。
处于濒危边缘的皮影戏近
日唱响在小学校园,北新泾第二小学组成申城第一个完整的小学生皮影社团,学生参与把《武松打虎》、《小马过河》等语文课文编成皮影戏,还在身边收集不文明现象素材,准备编成皮影戏配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 掀起围帘偷看后台
四(3)班的男生周祥达看上去文绉绉,在白布后面操纵起皮影来倒是干净利索,表演时的嗓门响亮、普通话相当标准:“我叫武松,力大无穷。”另外两个男生配合他一起表演这出从五年级的语文课文改编过来的皮影戏,喝酒、打虎,表演得有模有样。
小观众们全神贯注地看着,看到好玩处还咯咯地笑。有几个孩子对幕后的兴趣更大,走到台边掀起围帘探头探脑往里张望。放在后台的皮影颜色暗淡,一个个被挂在绳子上,等演员根据剧情随时取下来舞动。然而当灯光穿过皮影,白布另一侧显现出来的人物、房屋、用具颜色却异常明艳。《武松打虎》之后是另一组小朋友表演二年级课文《小马过河》,虽然在场的许多四年级学生已经上过这篇课文,但仍然看得津津有味。
2 学生出点子,普通话来演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包含美术、雕刻、唱腔、音乐、戏曲等艺术于一身的戏剧。传统的皮影戏是用本地话表演的,上半年专业皮影戏班到北新泾第二小学演出《隋唐演义》时,小朋友虽然非常喜欢热闹漂亮的表演,但一句也听不懂,一个四年级男生出点子:“为什么不改成普通话演呢?”得到大家的拥护后,新泾文化馆文化部主任、七宝皮影戏第七代传人朱墨钧帮小朋友们挑选课文一起改编、还手把手地教他们制作皮影。朱墨钧说:“从孩子们身上,我看到皮影戏艺术传承下去的希望,这些孩子可以说是我们皮影戏的第八代传人了。”
于是,每周2次至3次的训练,小学生一个比一个积极。除了这个一级社团,每个年级还有。四(1)班的顾聿成对记者说:“我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皮影戏,没想到自己还能参与表演,真是太好玩了。虽然我现在是临时演员,但等我练得多了,就能成为正式演员的。”四(3)班的袁美晴说自己在台上表演“国粹”的时候,感到非常自豪。伍吉敏则告诉记者:“开始我以为弄皮影像玩玩具一样简单,没想到操作起来还挺难的,要一心多用。又要动手,又要讲台词,还要换场景,我真有点忙不过来了!”孩子们纷纷表示爱上了这种民间艺术。
3 民俗艺术让德育鲜活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戏能够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被学生喜欢令许多民间文化工作者欣喜不已。
北新泾第二小学校长陈琼接受采访时说,首先,当少数学生学习表演这种优秀的民俗文艺的时候,带动了许多学生欣赏、关注民族文化,这使民族精神教育开展得“润物细无声”,民俗艺术“一不小心”成了学校德育的鲜活载体;其次,学生在学习表演皮影戏的同时,还开展了许多拓展型课程,有的研究皮影的起源,有的研究皮影戏的流派……学生们到网上查资料,自己用PVC塑料制作皮影,既拓展了知识面,又锻炼了动手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记者肖波)
特约编辑:张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