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昨日头版报道某中学分批开家长会遭质疑一事,引出家长老师看法多多——
昨晚有许多热心读者通过“教育热线”或电子邮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中有学生家长,也有学校教师,绝大多数读者给“小班化”家长会投了赞成票,但同时表示,若要给学生“分级”,那是万万不可以的!
家长 能和老师多聊聊
“我十分赞成老师分批开家长会,这样更有针对性!”热线开通不久,学生家长徐士锦就打进电话,一口气罗列了小班化家长会的三大优势:便于沟通,能把对学生的批评局限在小范围内,并可使一大批表现平平的“中不溜”学生免遭忽略。
王女士的女儿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一个班有40余人。前不久,老师召开家长会,待会议结束后她本想和老师再单独谈谈孩子表现,但讲台前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生性内向的王女士只好打了退堂鼓,这让她不禁留恋起幼儿园的“小班化”家长会,“这样老师和家长都能静下心来探讨一番!”
老师 得替家长多想想
老师提出分批开家长会,等于给自己加了“功课”,自然是出于好心,但为什么招来一些家长不满?不少读者提出,校方还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把事情想周全。家长会若是集体开,老师应以传达重要信息为主,不宜对任何个人进行或褒或贬的评点;若要小班召开,这班怎么分则大有讲究。“老师一定要事先跟每位家长强调,分批与学生成绩完全没有关系,否则,家长当然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一位学校教师如是说。
热线那头,澄衷高级中学退休教师肖庆复回忆了自己当班主任时召开的最难忘的一次家长会。他以一整天“接待日”取代了短短的一场会,从上午8时至下午8时,12小时内分时段约请家长,并邀请平时和家长联络不多的各科教师共同参与,双方聊个畅快。
汤玮女士4年前从香港移居上海,儿子就读于上海美国学校,看到报道,她急切地向大家推荐了“美式”家长会的开法——按姓氏字母排序进行分批,完全不掺杂任何主观因素,让彼此都少些顾虑。
特约编辑:张庆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