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楼市需求还是泡沫
数据暴露非正常发展问题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国房景气指数报告》指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
房价的不断攀升,让消费者不知所措。而政府不断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犹如一道道冲击波,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震动。
人们有理由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欢欣鼓舞,也有理由为房地产市场过热引发的种种风险忧心忡忡。
“泡沫”之争敲响楼市风险警钟
2004年,关于房地产“泡沫”的争论成为房地产市场一个贯穿始终的话题。在有关房地产“泡沫”的新闻中,易宪容是出现频率颇高的三个字。2004年7月中旬,这位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学者发表了《谨防房地产业要挟整个中国经济》一文,提出国内房地产业挟持着中国经济,如果让国内房地产的泡沫任意地吹大,泡沫的破灭不可避免,而最后承担这种泡沫破灭的只能是国内各银行。
反泡沫论的代表是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该中心10月份对外公布《怎样认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课题报告,通过对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所做的分析和判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有真实需求支撑的前提下,即使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房地产过热或结构性过剩现象,也不能就此判断房地产已经是“泡沫经济”。
“泡沫”之争,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似乎有些雾里看花。然而,争论,意味着关注,无疑为防范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再次敲响警钟。
数据背后暴露非正常发展问题
数据,往往是分析经济现象的有力工具,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给我们描绘出的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房地产市场。
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相继出台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增幅前8个月的统计数据比一季度回落12.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显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作用正在显现。而最新公布的前10个月的统计却显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增幅比1至9月提高0.6个百分点,这一数字出现了反弹。与此同时,房价一直举高不下。
在商品房销售旺盛的前提下,空置时间长的房屋面积比重增大。10月末,全国空置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商品房面积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5.9个百分点。尽管空置率的概念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解释,一定数量的空置面积有利于调节房地产市场,但是空置占压大量资金,易形成不良资产,其中的风险令人担忧。
一方面是需求旺盛,一方面符合百姓购买力的经济适用房供应比例却在下降。数据显示,1至8月全国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占开发投资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6.2%下降到5%,部分地方经济适用房供应量减少更加明显。一个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必然要满足大众的需要,然而少数人买得起的房子源源不断,多数人只能望屋兴叹,这种现象显然是和健康有序相悖的。
楼市调控要抓三个关键问题
房地产市场的冷热与否,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繁荣,能拉动国民经济增长,非正常的发展,则会给国民经济带来直接的冲击。
面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业内专家建议,下一步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
要继续关注困难群体,继续完善针对中低收入居民的廉租房和房租补贴制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切实解决低价位住宅供应不足的问题。
对于具有给房地产市场“输血”功能,同时承担着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金融机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银行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要促进房地产开发行业融资的多样化,推进住宅担保、住宅抵押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工具的实施和使用,以分担房贷风险。
针对目前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议加强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提高各类房产市场的透明度,逐步形成反映房地产真实供求的房产价格,更好地发挥市场功能,改善投资结构,引导合理需求。
特约编辑: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