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谁有很大意见的时候,往往会挑出一大堆毛病来,俗语叫“挑刺”。看不顺眼,谁都喜欢挑刺,当然谁也不喜欢被挑刺,尤其是政府部门。不少政府部门对挑刺很是反感,尤其是网民的挑刺,动辄斥之以“吃饱了撑的”。其实挑刺并不可怕,大家挑刺,哪怕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有人挑刺,说明大家在乎你,没人挑刺,一片沉默
和寂静,那才是可怕和可悲的,说明大家已经懒得理你了。
今年北京市督察考核办公室再次举行了网民评价政府活动,截至12月10日零时,共有4387人参与评价,收到意见和建议2653件次。活动结束后,北京市督察考核办在网上发表了感谢信,但颇让人遗憾的是,今年参与评价的网民数量急剧下跌,只有去年的1/32。(12月12日《新京报》)
众所周知,网络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因此也就更加具有真实性。相比其他民意反映渠道,网民的发言更直接、大胆,很多通过信件和电话不敢说的话,不敢反映的意见,在网上都敢于发表。尽管网络发言存在着言词过激,甚至虚假、诽谤、造谣等不良因素,但整体而言,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朴素民意的。
一些有胆识、有魄力的政府部门和官员,敢于把网络作为听取民意的渠道之一,经常上网和网民对话,也乐意从网上听取百姓声音。但还有很大一部分部门和官员,对于网络一概斥之“幼稚和胡闹”,尤其对于网上较为尖锐的态度和语言无法接受。正因为网上赞扬的声音少,尖刻的意见多,他们对网民的态度抱之以抵制的态度,不愿意接受网民的意见。甚至一些部门和官员以“网络统计不科学”和“网民素质差,语言恶劣”等理由,拒绝把网民的意见作为可参考的“百姓意见”。
正因为这种成见,网民意见真正得到重视的案例少之又少,这无疑大大挫伤了网民表达的积极性。尽管今年北京市参评的部门比去年增加4个,市民登录网站后,可围绕2004年政府部门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四个方面,从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四个选项对这些部门进行评价打分,并可即时留言提出意见或建议,措施比去年更完善了,但网民的积极性却减低了。主要原因就是今年的评议取消了每日投票状况显示,市民投票后,不能当日看到政府部门排名;排名情况到评议结束也未立即公布。网民的意见得不到尊重,投票的结果也不能及时公布,那么网民就有理由怀疑这些意见能否得到真正重视。
政府敢于开辟网络评价渠道,就应该以正确的心态来听取网民意见:政府是为市民服务的,市民觉得不好,自然要挑刺,即使“听取骂声一片”,也总比面对的是“沉默的大多数”强。如果网民积极踊跃,说明大家觉得政府部门还是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但如果大家觉得连听取意见这样的形式都透着一股子虚假的味道而置之不理,那才是可悲的。朱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