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倡议给孩子灌输“终身锻炼”理念
新华社兰州12月15日专电(记者聂建江、梁强)有关专家认为,中小学生缺乏锻炼、体质下降是社会综合因素造成的,改善这种状况要多管齐下。
首先,要给孩子灌输终身锻炼的理
念。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甘肃省学校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郭层城认为,学校体育不是竞技体育,应该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与国家正在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结合起来,让孩子和家庭对体育锻炼有充分认识,让孩子走出校园,参加社会性的体育健身锻炼。
兰州大学体育部毕研洁教授说,时间少是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一大障碍,要使孩子得到充分的锻炼就必须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教育主管部门认为,应该将学生在家庭的负担也减下来,让孩子和家长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硬件条件要得到改善。有关专家建议,解决当前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不足的状况,在城市建设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保证学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解决学校器材普遍不足的现状。
第三,应该根据当前学生的特点设计课程。郭层城教授介绍,受“竞技运动即体育”的错误认识影响,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成人化、竞技化的色彩依然十分浓厚,课程设计基本上是竞技运动的机械模仿,同时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兰州兰飞中学体育老师田宏说,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想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效果,让学生有所受益,必须根据现有学生的状况设计有特色的体育课。
田宏说,由于当前学生对体育课有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班教学是必要的。田宏在长期教学中探索出了一种“双选教学法”,一方面由现有的体育老师按照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课程给学生开设,另一方面打乱原来文化课的分班情况,按照学生的兴趣重新分班,由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课程。
田宏说:“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发展,避免了枯燥,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了老师上课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当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是开体育处方。兰州大学体育部主任李维勇说,由于学生日常学习任务重,时间少,学校或社会为他们组织统一的日常体育锻炼又难以实现,如果能够对他们进行体质检测,哪些方面比较弱,就具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锻炼项目,弥补不足,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锻炼,还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李维勇介绍说,目前“体育处方”已经在兰州大学的学生中间实施,实践证明效果比较好,很多学生从中受益,这一方法也可以向中小学生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