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上打造全新模式。记者从昨天召开的“高校共青团优秀人才培养主题研讨会”上获悉,华师大成立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学院”为校内有潜质的学生“开小灶”,汇集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从能力、知识面等各处入手,打造精英人才。
人才
学院在华师大是一个特殊的教学组织,由校团委领衔组织。每年从全校本科生中挑选1%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定期学习。学员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专业,学科背景也大相径庭,学校为他们提供比本科学生更多的社会实践,邀请校内外的学科带头人、终身教授、院士为他们开设讲座,内容涉及科技、经济、政治、哲学等各个领域,弥补学生知识面的不足。同时,各行各业有经验的企业家、总经理做他们的指导老师,并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交往、科研、管理等能力。
用学校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陈强璋的话来说,人才学院是一个“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他说,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知识就能应付得来的,而需要有宽泛的知识面和应付各个领域问题的能力,需要文理交融和碰撞。评判学生并不是一味地以是否拿过奖学金、是不是三好学生等标准来衡量,而是以能力、特长为先。团市委学校部部长金梅称,人才学院正是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让更多有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
据悉,本市复旦、交大、同济等高校也正在推广这一培养模式,在校内建立类似的“校中院”。
(记者董川峰)
特约编辑:张庆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