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名研究生从农村征集回来的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品。$$ |
|
平度宗家庄年画第十代传人孙爱琴(左)在作坊里指导小游客做年画。王哲摄
|
昨天上午,青岛大学美术学院二年级在校研究生张长征和王慧卉,在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建立了由她们自己当“小老板”的“作坊”,她们还请来了宗家庄木版年画的第十代传人孙爱琴现场教授游客作画,让游客们惊喜不已。而这间工艺作坊的建立是为完成两人的研究生论文课题而开设的,从租门头到布置店面全部由两人独立完成。
当地民俗亟待保护
正忙碌着向游客介绍的两名研究生张长征和王慧卉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她们和导师顾晓梅教授(青大美术学院设计理论系主任),为完成省里的一个课题,打算于2005年上半年出一本详细介绍青岛周边地区民间美术的书,于是开始调查青岛周边地区的民间工艺的存在现状和发展情况,在调研过程中,她们首次见到了青岛周边各地区不同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有即墨的面塑和饽饽磕子,胶州的剪纸和布老虎、莱西的刺绣和彩绘葫芦,胶南的农民画,平度宗家庄的木版年画,这些民间艺术品异彩纷呈,形式华美、独具特色,让她们心动不已。但可惜的是许多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由于种种原因已几近消亡,如莱西的刺绣和绣花样子,如今却只能在当地的博物馆中看到了,民间几乎失传;即墨的面塑和饽饽磕子、平度宗家庄的木版年画、莱西的彩绘葫芦只存在于一些小作坊里,有的是爱好者以业余时间来创作和相互切磋,如剪纸和农民画,而这些民间艺术的瑰宝却并不为多少人所知,且已趋于失传。
外地产品充斥旅游市场
两名研究生对青岛市区旅游市场调查发现,大量的外地民间工艺品却充斥市场。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和火车站地下商城的剪纸、布艺、编织等民间工艺品几乎全是外来货,有些不仅毫无特色、制作粗糙,但大都销售良好;本地民间工艺美术品却是芳踪难寻,市场开发几乎空白。她们由感而发,写了一篇《青岛民间美术走向市场的思考》的论文,对青岛当地民间工艺品如何融入市场作了多方面分析。为避免纸上谈兵,她们萌生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本地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品保护起来,并推向市场,甚至将之发展为青岛本地的一旅游品牌的大胆想法。
小作坊装着大想法
两人的想法得到老师们的支持。她们到乡下收集了一些散落在民间几乎已无人会制作的民间艺术品回来研究,并从平度请来了宗家庄木版年画的师傅、胶南的农民画家、莱西的彩绘葫芦师……小作坊的建立引起社会关注。她们告诉记者,大学研究生搞作坊也是一个大胆尝试。王慧卉说:“对于没有任何经营经验的我们来说,这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会坚持下去。我们相信民间艺术的生命力,但其生存发展必然依赖市场化运作。希望通过我们这些受过学院派教育的人士努力,把这些存在于民间最基层的艺术长久保留下去,并发扬光大,这就是我们的想法。”记者王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