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区域内经济合作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后,20年来走走停停,一直处于"概念"阶段,始终没有形成有区域发展特点的发展模式,增长极的作用尤其是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相对于逐步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为
什么环渤海区域内经济合作"起大早却赶了晚集"呢?
北京、天津、辽宁等环渤海五省市旅游局在2004辽宁·东亚旅游博览会上签署“联合宣言”。
客观原因不容忽视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辽宁、山东、山西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其范围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经济圈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5,它的发展既是区域发展问题,更是关联全国的战略问题。
北京市参加辽宁·东亚旅游博览会时设立的展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说,环渤海区域合作进展缓慢有其客观原因。改革开放之初,环渤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相对集中,包袱重、结构调整的难度大,改革开放有别于南方。从我国发展的实际看,我国改革开放的热潮有一个从南至北、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在研究环渤海时,要有个准确的判断。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区国有经济比重最高。政府对资源控制能力强,对企业干预较大,带有浓厚的政治经济色彩。2001年,国有和国有控股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仅北京市就高达65.1%,高出全国20.7个百分点。
周立群说,它不同于南方某些地区,自身原先工业基础好、经济实力、人才实力雄厚,且自成体系,尤其是在初始阶段,它可以不依赖其他地区,自身独立发展。
他认为,客观上说,当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阶段,区域内经济联系还没有强大到足以使联合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就很难联系起来。这个动力不是任何外力强加的,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自发具有了合作与整合的需求。
市场分割严重
天津市政府研究室的阎东说,环渤海区域合作之所以没搞起来,根本原因是没有从市场角度建立起内在联系。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差距主要在于文化观念直接导致体制上的僵化,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的意识。环渤海地区长期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制约了经济发展。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发育不够,天津市只占全市GDP的30%多。目前环渤海地区市场分割严重,自成体系,互相排斥。天津有一段时间对外来民工堵截,警察只收外地人的过路费,河北也有这种现象。2002年曾经对民工进行清查,把暂居证撕了,把他们拉走集中起来,交了钱才能放走。这一两年好一些,但还是歧视、排斥外地人。而干活打工的多是外地人。于是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歧视,一方面又离不了。在人员的流动上,远不如江浙、广东等地。
大连保税物流园区11月24日通过国家验收,封区运作,成为继上海之后我国第二个“区港联动”试点。
有关调查发现,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流动很快,区域间可互相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而北京的人才一般只集中在北京,向周边省市的流动和服务较少。
阎东说,环渤海地区产业关联度小,没有形成彼此间的产业链,或者产业链很短。天津对周边没有什么大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小,无法形成中心。而江浙、广东地区产业关联度强,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关系。环渤海地区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自成体系,京津冀还不如两个半岛。不仅三个增长群之间没有来往,京津冀内部关联度也很小,很多行业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相距130公里的京津两大直辖市,它们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功能在竞争与较量中日渐抵消。北京是知识经济基地,北京人才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虽研发功能强,但没有向环渤海地区辐射。天津承接产业转移少,没有将北京的高新技术转化到天津,量很少;转移到河北的也很少。河北省钢铁产量4000多万吨,居全国第一,其中唐山占河北一半。天津也在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还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年产量六七百万吨。彼此不搭配,天津有的钢厂还要从河北运生铁炼钢。港口合作也很不够。
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主任高峦也认为,这里的人文优势和产业优势关联性不紧密。北京的科研优势与其他城市相脱节,反而是与遥遥相对的珠三角结合得很好,珠三角的很多大企业都在当地设厂生产而在北京设立研发机构,或是与北京的科研力量合作。
"诸侯经济"色彩浓厚
大连市政府经济协作中心副主任任敦有认为,环渤海城市间距离远、战线长,互相合作难度大。但最主要的是行政壁垒严重,"诸侯经济"色彩浓厚,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不相协调。从目前来看,政府相互制约,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竞争大于合作,甚至没有合作。各地政府高层尚没有达成一致。目前,不仅民间学者缺乏沟通,与产业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很少沟通,没有形成1+1>2的合力。
美丽的大连
阎东说,各地都在建设制造业基地,缺少规划。目前环渤海地区趋同性大于互补性,天津、青岛、大连产业结构趋同。他认为,环渤海地区总是怕通过区域合作影响自己的利益,怕人家占自己的便宜,肥水不流外人田,没有真正把区域合作的意义搞清楚。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合作就是要肥水流进外人田,要合作共赢。区域合作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要形成区域合力,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一些城市的官员抱怨说,这里人们封建意识还很浓,有些城市有等级观念,环渤海各省市间有时开会都开不到一块儿。另外,他们认为,有的城市光想着从别的城市拉资金。区域经济合作不应以牺牲落后城市的发展换取先进城市的发展,而应协调发展。
周立群说,目前环渤海地区竞争大于合作。分三大块:一块是北边辽东半岛,以大连为主要出海口,腹地是东北地区;一块是西边京津冀北,以天津为主要出海口,腹地主要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第三块是东边山东半岛,以青岛为主要出海口,腹地是山东半岛和华东部分地区。这三个区域从幅员和人口规模,都可以发展成相对独立的都市经济区,依托不同的市场基本自成体系,对别的地区没有较强依托。是依靠各自优势,在竞争格局下的发展,这种格局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周立群认为,有两个因素会促成其发展:一是环渤海新一轮发展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接;二是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刺激。中央也在促成这一地区的发展,环渤海合作首先是京津冀。目前还缺乏内在推动和外在压力。长江三角洲都是以上海为龙头,浙江、江苏已经看清他们的发展在上海。
他认为,环渤海合作不会一蹴而就,会从局部合作开始,逐步扩展。先在京津冀开展合作,逐步放大。由局部扩展到环渤海,再扩大到中日韩合作。今后要考虑到左邻右舍,甚至日韩,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区。
区域合作优势明显
环渤海地区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环渤海地区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已经形成了邻海沿边的地理区位、发达便捷的海陆空交通、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丰富的自然资源、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这里地处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四大经济区的交汇处,又是内陆连接欧亚的要塞,还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扩展、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纽带;这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区、港口区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京津塘高速公路。
在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数十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拥有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型商贸港口和秦皇岛、黄骅两个全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跨国公司在我国北方战略布局多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营运总部,在天津、山东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客观上将推动经济合作。另外,奥运经济也将注入强大动力。
专家指出,我国已基本实现人均GDP一千美元,到三千美元也是各个国家发展转型最为迅猛的时期,结构区域的调整也是非常快的,调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说,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即向一些都市经济区集中。他们认为未来在东北亚合作中,中国参与的主要地区就是环渤海。韩国把中国作为它的第二内需市场,日本已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环渤海在吸纳日本、韩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中有更多机会和优势。
联合态势已经出现
今年以来,环渤海地区的各级政府在区域一体化方面才开始有所行动。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科技博览会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7个省、市、区的负责人参加了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他们提出,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让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一样,成为我国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增长极。随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负责人和专家共聚一堂,商讨京津冀都市圈和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大计。北京市政府首次提出了"3+2"首都经济圈以及"一轴、两核、三区"为框架的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战略构想。8月底,有关部门在河北廊坊召开环渤海区域协作会议,建立区域协作相关机制。此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加快,国内投资呈现出的"北上西进"格局,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奥运经济"等,都将为环渤海经济圈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使这个区域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引擎"。
目前,环渤海这一区域特别是京津冀新的联合态势正在出现。天津市长戴相龙说,要以改善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交通条件为突破口。第一,针对京津塘高速公路已不能适应交通流量急剧扩大的需要,要利用民间资金,建设第二条京津高速公路,缓解交通压力;第二,将尽快实现京津铁路的客货分流,提高客车行驶速度;第三,努力推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与首都机场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筹划建设连接两个机场的高速轨道交通。
加强区域规划 重新定位角色
一些经济专家提出,要想加快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首要的是国家应从宏观调控层面上对这一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分属于不同的政府主体,如果不做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就会出现大量不必要的重复,甚至会不配套。比如珠三角,由于原来缺乏统一规划,修了五个机场。目前京津冀北正在加快连接的高速路和轻轨的建设,也需要统一规划,还有港口的建设,环渤海有很多港口,这都需要统一规划。
一辆集装箱汽车正在通关。
天津市政府研究室的阎东说,形成区域发展规划以后,各省市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做好城市功能定位。比如北京是知识经济大本营,高科技研发基地,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也要重点发展,在区域中应发挥作用。天津是出海口,为北京及周边地区服务,制造业可以承接国际先进技术转移,形成高科技产业转化带。京津联合打造世界级城市,作用就会更大。河北是农业、基础工业、钢铁、建材基地,有几个港口。大连是东北龙头,青岛是山东半岛和黄河中下游的窗口、主通道,与韩国关系密切。定位以后,再进行产业布局。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通过规划建立合理的分工,密切的经济关系,相互融合,形成统一的市场。
一些专家还指出,环渤海地区要迎接全球化挑战,还必须从战略层面设计,要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区域经济整合。首先要推动京津冀北的经济整合,增强其辐射和集聚功能,使其成为环渤海地区的核心经济区。尤为关键的是京津的经济整合,共同发挥京津中心城市的作用,形成大北京都市圈。另外,环渤海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借助奥运会带来的旅游时机和人流,把京津冀旅游景点结合,统筹规划线路,会极大地促进旅游业。
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主任高峦认为,环渤海区域今后应强化依托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的功能,促进区域产业和市场整合。反对地方封锁,在充分开放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融合的经济体系。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区域市场整合。要全面清除阻隔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推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促进产业整合和企业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重组。
大连市长夏德仁说,为了鼓励区域经济联合,中央对地方的考核方式上要改变,遏制扩张增长模式,增加一些区域协调与合作方面的内容。
文/闫平 尹洪东 孙晓胜 图/闫平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