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都市中,有房有车一族正在悄然壮大。“富有”的背后是银行贷款的“负债”。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富有的时候选择了加负,在没钱的时候选择了超前。收入不菲,积蓄却不多,甚至为零,有房有车的“负翁”们,在潇洒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却欠着巨额的债务。自1998年国内开始大规模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以
来,到今年上半年贷款余额已超过1.7万亿元,比16年前
扩大20多倍。目前,北京、上海两地居民整体家庭债务比例分别达155%和122%,而美国去年的水平也不过在115%。时下,这样一个群体在都市中日益庞大,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都市里的“负翁”。
“负翁”多为年轻白领
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换代,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真真切切地触摸到小康生活,负债消费、超前享受没人号召,没人宣传,甚至也没有人示范,却在不经意之中走进都市年轻人的生活。大到数十万元的私家车、商品房,小到数千元的电脑、手机,甚至一支派克笔、一副金丝镜,都可以通过借贷的方式买了再说,先用为快。尤其是有了个人消费贷款后,本来需要靠积攒才能实现的消费计划,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地变成了即期消费。
有一份专项调查表明,现在都市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愈来愈超前,胆子也越来越大,有57%的年轻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不为自己成为“负翁”而担忧。更让人关注的是,有21%的调查对象认为,如果成了“负翁”,他们没有能力偿还自己的债务,31%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偿还能力,甚至有15%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不会主动偿还债务。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推测,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走向负债,其中有一部分没有能力偿还自己债务的人,将成为名符其实的“负翁”。
今年三十出头的武君是江苏连云港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业务主管,每月工资加奖金,再加提成和“外快”不下5000元,这在他这个年龄段的工薪族中也算是中上等收入了。可在这个不算太大却很前卫的海滨城市里,他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债务人”。上半年他刚在新区买下一套三室两厅的公寓房,毛坯房加上欧式装修用了近40万元,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积蓄。上个月他又经不住一帮“有车族”朋友的诱惑,用刚领到手的房产证作为抵押,到银行办理了汽车消费信贷手续,购置了一辆上海大众刚下线的三厢POLO,再加上牌照费用,又花费了近20万元,一时让那帮拥有“夏利”
“富康”
“桑塔纳”的车友们难以望其项背。而他却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每个月要用2000元的收入还银行贷款。但他仍列出了一大串消费清单目录,如更换手机、电脑;购置钢琴、高级音响等等。很多朋友对他这种负债消费的方式感到难以理解,可他却不以为然且振振有词:现在国家正鼓励消费,咱虽算不上是高薪阶层,可也应用微薄之力为启动市场增加消费做些贡献是不?所以呀,该买的买,该享受的享受。没钱怎么办?可以贷款,可以借吗!
事实上,并不是武君一个人有这样的观念,在如此超前的消费观念引导下,许多年轻人正迷失了方向。尤其是可以透支的信用卡正成为“负翁”一族手中的双刃剑。国内银行卡的发行尽管已经历了一个不算太短的时期,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信用和安全性方面所存在着的一些缺陷日益显现出来,银行卡市场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近一个时期,一些银行将银行卡的功能升级,对那些过去用卡情况良好,如缴费正常、无欠费卡的用户推出了一项新兴服务,即可以透支消费,从而将借记卡升级为准贷记卡,也就是信用卡。但这种缺乏信用基础的升级也遭遇了“信用危机”的干扰,如建设银行江苏分行在南京市发放的10万张龙卡信用卡,已被列为恶意透支的就达1000多张;苏州一家银行发行的准贷记卡的透支金额中,竟有90%以上属于恶意透支,远远超过了央行规定的15%的警戒线。有调查显示,喜欢持卡透支消费的人群中,年轻人占了大部分,尤其是年轻的白领阶层。这部分人恶意透支的比率最高。
透支消费滋生“负翁”一族
“勤俭持家”是老一辈人过日子的信条,“寅吃子粮”却已成为当今无数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前者做起来循规蹈矩,后者说起来潇洒快活,但也会带来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房先生原是苏北某市一家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3年前单位脱钩改制让他丢掉了“铁饭碗”,他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然辞去公职,下海到省城南京为本地一家酒厂当总代理,凭他的智慧和才能,不到一年就在当地市场站稳了脚跟,销量在省城大幅度上升,他本人也连续两年每年从酒厂获得近10万元的提成。但他目前仍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担忧,因为辞了职他每年要自己单独支付近1万元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不说,他又在南京3家保险公司分别购置了3份养老补充保险和人寿、意外事故商业保险,每个月要支付2000多元的保险费。为了在省城更好地享受生活,3个月前他又在南京买下一套三室一厅的商品房,因为没有更多的储蓄,要支付近40万元的房款,他只好选择按揭付款的方法,首付三成房款,每月再向银行还本付息2000元,期限为15年。因为妻子在老家早已下了岗,又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索性让妻子带着儿子一同来南京生活,一时儿子的就学又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不得已他咬了咬牙,又掏出手头仅余的3万元作为赞助费。
除了受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国内个人信用制不完善,也使一些人滋生“今朝有酒今朝醉”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的错误观念,到处举债,肆意透支自己的财产,到时候能偿还就偿还,不能偿还就不偿还,甚至有钱消费也不还债。
不可忽视的现实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新生代一族中的“负翁”会愈来愈多,甚至会呈现出几何增长的态势。这其中的利弊得失是值得研究的。专家们认为,现在正是国内经济转型并轨时期,也是年轻人消费欲望、投资欲望最为强烈的时候,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时期,投资有成功和失败,负债消费同样也有风险,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的身边会出现许多巨商富子,也会出现更多的“负翁”。
我们正进入一个超前消费的时代,许多年轻的白领提前住上公寓房,开起了私家车,但肩上却为此负起了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债务。来自沪上的一则报道,更让人感到不安。这条报道说,2002年年底上海市统计局城调队透露,据上海市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对500户沪上居民家庭的最新抽样调查显示,沪上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为7591元,同比增长29.3%;而同期沪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为6870元,同比增长仅为19.6%。收支相抵,沪上市民的“财务缺口”为721元,收入增长远远赶不上支出的增长。这表明一向谨小慎微的上海人,也开始热衷于超前消费。其实这只是国内城市透支消费热的一个缩影,在许多大中城市,借贷消费正成为年轻人所追求的时尚。有媒体惊呼:“负翁”正成为人们身边一个个熟悉的身影。
如何做一个理性的“负翁”
尽管银行的数据显示,消费贷款目前仅占整个信贷业务的10%左右,但我们身边靠借货过上“小康生活”的“负翁”越来越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资料表明,除了八成以上“负翁”是由于超前消费,或遭遇天灾人祸所造成的外,还有约15%的“负翁”是因为个人投资失败造成的。随着个人创业的兴起,预计这样的现象将会大量增加,因为一些个人投资者置身于商海之中,投资的胆量将会越来越大,投资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负翁”自然就会层出不穷。但“负翁”现象的出现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一方面,它会对借贷方的财产构成侵害,产生社会信用危机;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负债人的信誉,造成他们在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更会产生经济纠纷。对此,一些专家开出的“药方”是,应尽快完善信用担保机构,推行个人破产制度。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在个人资产小于个人负债且无能力偿还的情况下,如同企业破产一样,实施个人破产制度。
法律界人士称,所谓个人破产制度就是当个人资产远小于个人负债且无力偿还时,个人可以申请破产。在个人破产申请获准后,破产人的债务可以获得豁免。不过,负债人同时需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如在个人破产后的一定时期内,不得进行高消费,不能购置房地产、私家车等高档消费品,甚至对日常生活的消费标准也有严格的限制,并在进行消费信贷时设定更加严厉的限制。在推行个人破产制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试行由政府出面筹资组建消费信贷担保机构,为个人信用消费提供担保,以此转嫁个人违约风险,消除银行的后顾之忧。
事实上,在成为“负翁”的同时,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负债会给人以压力,但自己的压力承受边界在那里,日常生活水准如何得到保障都是贷款消费时必须考虑的。如果出于攀比心理消费,而随之而来的还贷压力必然加大经济压力,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生活质量、自身心态也会受到影响。如果都市“负翁”是今天年轻人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的话,那么如何做一个理性的“负翁”则是人们必须进修的课程。一般而言,每个月还款额度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下最为合适,同时,固定要缴付的日常开支、劳保开支、医药支出等项目都必须有所准备。要做一个理性的“负翁”,就必须“量入而出”,制定自己合理的理财计划,并对今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这些都是已经成为“负翁”或者准备做“负翁”的人所必须正视的问题。
当然,更主要的是,每一个消费者和个人投资者都应避免自己做“负翁”。个人负债的出现实际上反映的是消费观念的更新。适度的负债能够有效地提高投资效率,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但过度负债不仅利息将会成为负担,而且也是个人走向破产的“祸首”。对于消费者和个人投资者来说,要使自己不成为“负翁”一族,一方面,要避免超出个人支付能力的过度消费,因为过度消费虽说不能直接导致破产,但却是破产的祸根。过度消费是难以积累丰厚的个人资产的,一旦自己在经济上出现风吹草动,就有可能陷入破产的泥潭;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风险与收益是投资的双生子,在收获投资收益时,也不要忘了风险是与之时刻相伴的,尤其是要注意投资项目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特约编辑: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