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新春伊始,一份关于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贫困家庭学生状况的调查报告摆在了市教育局领导的案头,调查显示:在青岛市市内四区的10.3万名中学生中,来自经济贫困家庭和弱势
群体家庭的学生有5551名,占我市市内中学生总数的5.37%。可以想像,这些孩子在学校和家庭里承受了比一般孩子更多的生活磨难和心理压力,也更需要社会的阳光和师爱的温暖。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掉队!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感受同样的阳光!2003年2月28日,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爱心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文件正式出台,从这一天开始,市教育局系统近万名党员干部和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真诚的爱心与这5500多名“寒门学子”结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更真挚的亲情谱写着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感人故事。
一位可敬的“妈妈”老师
市优秀教师、39中(海大附中)的李娟老师被她的学生称为“妈妈”老师。有一次,一个学生家里父母闹矛盾,孩子无人管,无处可去,李老师非常着急,就干脆把孩子领回自己的家。每天她带着这个学生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晚上辅导学生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做作业,学生在她家里一住就是一年,生活学习没有受到一点影响。后来,孩子的父母感动了,双方言归于好,把孩子接回了家。
平日里,李老师对学生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付出的一切甚至超过对自己的女儿,没有任何回报,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当学生遇到特殊困难时,她的家里就会多一个甚至几个孩子,学生们看到的只是李老师忙碌的身影,只是李老师深情的目光。李老师的一位学生在《忘不了她的目光》这篇作文里写道:“我忘不了老师的目光,她的目光充满希望,充满信任,充满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祝福!”
在我们的学校里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特殊家长”,他们对学生的爱超出了职业的范畴,他们用爱心牵住学生的手,他们把整个心灵都献给了孩子!
一封遗书引出的故事
在中心聋校有一个孩子叫滕鑫,他出生在一个残疾家庭,家里只有身患残疾和重病、卧床多年的母亲及两个年迈体弱的老人,7岁那年他在一场大病中失去了听力,直到15岁才被聋校的老师发现并动员上了小学一年级。这个不幸的孩子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又成了孤儿,他的妈妈离开人世前口述了一封遗书,把孩子托付给了班主任张洁老师:“张老师,您好:我病重不行了,要离开人间了,几年来,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滕鑫的关爱胜似母爱,我从内心表示感谢,我无法报答你们了,我诚恳地请求老师在我死后多帮助教育培养我的儿子,使他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谢谢!谢谢!”
滕鑫的母亲去世后,张老师更加疼爱这个孩子,平日就像妈妈一样精心呵护着他。中秋节到了,张老师给他准备了月饼,请滕鑫一起吃肯德基,一起到海边玩耍,看着孩子快乐的样子,张老师的心里既酸楚又欣慰。她多想让这个孩子天天看到妈妈,天天快乐生活!学校领导也非常关注这个孩子,常到家里看望他,在减免一切学习费用的同时,还给他一些经济补助。每次家访时,孩子的姥爷都紧紧握着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手,满含热泪,久久说不出话来。
现在的滕鑫每天非常眷恋学校和老师,孤独的他从师爱中找到了母爱的感觉,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现在非常快乐,每天看到老师,就像每天看到妈妈,老师的关心我永记心中,我要好好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老师。”
一封入党申请书
“我只需一缕春风,老师却给了我无限春光;我只需一丝阳光,学校却给了我温暖的太阳!”这不是哪个诗人的精彩诗句,而是15中高一学生李明祥在《阳光无限》这篇作文中写下的肺腑之言!
去年学校党支部收到了这个学生的入党申请书,看到这第一封来自高一新生的入党申请书,党支部邵书记感慨万分,她说:“这封入党申请书的背后,凝聚了这个孩子的悲酸历程,也凝聚了帮扶老师的许多心血。”
两年前,李明祥的父亲骤然离世,本来就已经困顿不堪的家庭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在困难生活的压力下,他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生活的希望。幸运的是,15中的领导和老师及时地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当时的教导处副主任于德生老师和他结成了帮扶对子,第一次谈心时于老师把300元钱塞入了学生手中,老师说:“你要振作起来,老师会和你一起牵手渡过难关。”
此后,多次的谈心交流、物质帮扶和悉心的指导,使这个学生重新回到了他的人生跑道,他成为学校高一新生中第一个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他想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激。今年冬天到来以前,已经调离的于老师还牵挂着这个学生,通过他现在的班主任老师转赠了一套保暖内衣,希望这个孩子能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现在,李明祥已经成为学校学生会干部,成为山东省三好学生,成为全国化学竞赛二等奖的获得者。就在这次参加全国化学竞赛前,他在教室里接到了一个装有600元的信封,信的主人说明这笔钱是资助他参加全国竞赛的费用,但没有留下姓名。带着这个神秘的好心人的祝福,李明祥不负厚望,取得了化学竞赛的好成绩,但他心里一直在想:好心的老师,您在哪里?……
一片爱心在校园
在两年的“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中,5500多个贫困家庭的学生沐浴了师爱的阳光,体验了温暖的人生。
1中的共产党员孙治中老师,每个月从自己并不宽裕的生活费里拿出100元来资助一个离异家庭的学生,每个月到这个学生家里走访三次,孙老师两年的付出使这个孩子顺利地升入了本科院校学习。
交通职高的栾爱荣老师得知一个学生家庭困难,买不起人身保险,她便悄悄地替这个学生购买了保险,直到学生在实习中意外受伤得到赔付后,才知道老师的这个“秘密”。
青岛师范的张雷老师在今年春节到来前,从自己的奖金中拿出200元钱帮助一个幼年丧父、母亲患有精神病的学生,同时为这个孩子购买了100元的意外伤害保险,给这个孩子和家庭送去了温暖和希望。
23中的党员老师每年开展“交纳一份特殊党费,爱心献给特困学生”的活动,他们两年来为学校里的特困学生付出了1万多元的特殊党费,给几十个困难家庭送去了党员老师们的爱心……
据了解,市教育局领导和机关各处室都与学校的特困学生结成了“对子”,他们在繁忙工作之余,经常深入到学校与被帮扶的学生谈心,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费用资助学生。记者在采访中无法了解具体的数字情况,因为在他们看来,“结对”的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他们做的事情很平常。局党委副书记曲宏斌在和记者交谈时认为:“教师是传承文明、播撒希望的人,老师们为贫困学生所做的一切,是教师人格和境界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老师们不图回报,只希望看到学生健康成长,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努力使全社会都来关注贫困家庭和孩子的状况,同时更多地理解学校和老师的默默奉献。”
付出爱,收获成长。老师们欣喜地看到被帮扶的学生大多数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有的还在中学里学习,有的走入了大学的校园,有的已经踏上了工作岗位。在学生的心中,老师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他们,老师的话语始终激励着他们,老师的爱永远是他们寒冬里的阳光!(姜宝虎
李保旗)
特约编辑:张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