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不少百年大学,却缺乏百年校训,中国的大学校训追求真理的色彩不浓,有的时代性太强,有的政治色彩太浓,有的缺乏理念,有的人文精神过淡,有的没有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代表,校训应该是集中体现一所大学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同时也集中体现其精神风貌和精神追求的载体!在刚结束不久的江苏文联第七次代
表大会的分组讨论上,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大学教学》杂志主编陈怡,以企业文联与共建单位代表的身份,对中国大学的校训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此就,《江南时报》与新浪网文化频道、校园频道,联合对中国大学校训文化进行了一次调查。
《江南时报》与新浪网这次联合调查,可以说是国内媒体第一次这么全面地关注中国大学的校训文化,不只引起了同行的注意,更吸引了高校师生的眼球,新浪网的参与者众多,本报收到的电子邮件也不少。一名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的读者来信说,“现在大学校训同质化倾向很严重,而且都是一些老掉牙的话,很不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我想应该多结合学校的实际,写一些有力度的校训。我毕业那年学校新改‘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我就非常欣赏。”作为人杰地灵、名校云集的江苏,对自己的校训怎么看?记者专门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这三所学校同宗同源,又都在百年校庆时选用或恢复了新老校训。
南师大:百年校庆诞生新校训
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该校校长宋永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南师大现在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并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早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是南师大历史上最早的校训;南师大的另一个重要源头——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为学校所定的校训是“厚生”,涵义是:“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能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1984年,南京师范学院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之际,该校发起了一场由全校师生参加的南师大“传统与精神”大讨论活动。在讨论过程中,许多师生建议学校在百年校庆之际能够确定既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是南师大一个新的里程碑和历史符号!
南大:新的校训预示新的追求
南京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百年校庆时,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该校采用了“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新校训。“诚”成了这所百年名校教学育人的第一字。校长蒋树声说,“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作为南大新校训,还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而最能展现南大传统精神的就是学校在不同时期确立的校训和校风,如两江师范时期,学堂监督李瑞清提出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南高师时期以“诚”字为校训。总的说来,“诚”是南大传统精神的内核。
在蒋校长的眼里,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表述,最能反映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和特色。“诚朴”二字,源自中国文化传统,诚意正心,诚信待人,修齐治平。“雄伟”是一种高明高远的境界,立足于“诚朴”,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现世的一种积极情怀,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而从前贤名句中选出“励学敦行”四字,强调的是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而努力践行的准则。“励学”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现,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诚朴雄伟”与“励学敦行”两句合为一起,既反映南大的优良传统和特点,又表明今后办学的追求和态度。
东大:恢复老校训继承传统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创建于1902年,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和南京大学选用新校训不同的是,东南大学在百年校庆时经过广泛的讨论,多方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恢复了原来“止于至善”的老校训。
对校训颇有研究的东大人文学院董群教授说,“止于至善”是老东南大学的校训,当时的银质圆形校徽就将此训镌于其上。恢复这一老校训的原因之一是出于历史和生命意识的考虑,即校训要反映出东南大学的悠久历史传统和生命底蕴。“至善”,也可以理解为“最好”的境界,不只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努力达到最好、第一流、高水平。做学生,要力争成为最好的学生;做老师,要成为最好的老师;做管理,要达到最佳的管理;办大学,要办成一流的大学。“止于至善”是东大积淀百年的优良传统。
特约编辑:张庆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