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尝水果色拉,和小伙伴一起“过家家”……上海的一年级学生今年开始这样学英语了。从本学期开始,英语课正式成为全市十万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根据教育部门规定,一年级的英语课不考查、不考试、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力求让学生学得愉快,没有负担。这也标志着本市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现
了英语教学十二年一贯制。
一年级的英语教材就是“轻负担”的集中体现。以牛津英语上海版教材为例,薄薄的一本书,大部分都是富有童趣的图画,下面是简单的单词、句式和琅琅上口的儿歌。对于六岁的孩子来说,酷似图画书的教材更有亲切感。
不少小学在教学手段上也动足脑筋,采用游戏、唱歌等情景式教育,让学生在唱唱跳跳中感受英语。徐汇区汇师小学专门开辟了英语活动室,里面有“太阳公公”、“小小草”等卡通造型,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单词;小朋友还可以自己选择扮演某种小动物,一起演童话故事,或者一起玩“过家家”。无论是简单的称谓,还是日常用语,都在游戏中“消化”了。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把学英语和美食放到一起,老师带来一盘水果色拉,教会学生用英语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第二天,学生自己带来一种水果,先说出对应的英语单词,再一起动手做色拉。据任课教师反映,这一招“英语+美食”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本学期之前,上海已有将近90%的小学在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因此一年级英语教学实现100%全覆盖,最感受到挑战和压力的,是一部分郊区的农村学校。崇明县港西小学是首次在一年级开设英语,为了改善师资力量不足、缺乏经验的情况,学校派出了业务能力最强的教学骨干担任一年级教学,并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两、三周集中讨论一次,交流教学经验和感想。县教育局已组织所有一年级教师统一培训,否则不得上岗。港西小学的杨老师告诉记者,不少英语教师正在自己编儿歌,编英语谜面,让课堂更生动,单词更好记。经过努力,班上大多数孩子都能开口说几句简单的英语了。由于没有书面回家作业,“听录音”成为很重要的巩固方法。也有郊区学校的教师提出,单靠课堂教学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希望家长多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在家多读多听英语,以培养英语语感。
市教研室有关教研员表示,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并不强调其语言学科性,而是更贴近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兴趣为主。评价方式也相应改变,没有“考试”和“分数”,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在游戏活动中的参与度如何,模范能力、合作能力强不强,这些才是老师和家长需要关心的。
(记者:庄玉兴 章迪思)
特约编辑:张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