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鲸口里冒出大气袋 大肚皮女村民争先调戏
好大的口
好长的身体(潘登 石勇文)
昨日早晨,惠安崇武前村一王姓渔民在崇武海域捕鱼时发现一头死鲸,经调用多艘渔船才将其拖回渔港,并移交给渔政部门处理。据专家现场勘察辨认,该鲸鱼为小须鲸,在泉州海域罕见。该小须鲸尸体长达8米,体重估计有五六吨。
昨日下午2时40分,当记者闻讯赶至崇武镇前村渔港时,远远地便看到一个身长与渔船相似的怪物在海滩的潮水中随浪起伏,百余名男女老少在旁围观。
虽然闻惯了海港腥风的渔民们不觉得这头死去的怪物散发出多浓的怪味,但从它嘴里“吐”出的一个巨大的猩红皮囊依然让大家惊奇不已。“死了还吐出这么大个‘气袋’,太恐怖了!”几名围观的村民咋舌惊叹。
她们大都穿着胶靴,不时趁潮退的一瞬间跑过去摸一把怪物的肚皮或气袋,立即大笑着跑开。在渔民们的眼中,这头怪物无疑比他们见过的任何水生物都奇特。
大块头老渔民见所未见
“没见过。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一名同样捕了几十年鱼的村民摇着头对记者说,“几年前我们村有人见过比这个小的,好像是江豚。”
面对着这个海洋“大怪”,不管是身经百浪的老渔民,还是边防派出所的警员们,都没人能确定它究竟是鲨鱼、鲸还是海豚。
发现这头怪物的前村一位王姓渔民回忆说,昨日上午将近8时,他像往常一样驾船出海捕鱼,在进入深海海域一带时,发现了它正漂浮在海面上。由于这头怪物又大又重,他和同村渔民们用一艘大渔船拖了半个多小时,又用两艘小渔船拖了约两个小时,才将大怪物弄回了渔港。大怪物到达渔港后,渔民立即打电话报警。
大标本制作起来需两个月
昨日下午约3时,闻讯赶来的生物专家总算给大家解开谜团———大怪物名叫小须鲸,是须鲸中体形最小、分布最广的一种鲸。
厦门市一生物标本研究所副所长童慎汉老远就认出来这是一头小须鲸,“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鳃须”。童慎汉介绍说,“这是一头雄鲸,大概已有五六岁,属于成年阶段的鲸了。”
据泉州市海洋渔业局工作人员现场测量,这头小须鲸长8米,胸围半径1.2米。“至少重达五吨。”石狮海洋世界救护中心胡志明副主任估算后说。
“看尸体的状况,死的时间应该在一星期以内。”童慎汉介绍说,区别小须鲸的死亡时间,主要看眼睛和鳃须,“鳃须还比较新鲜,眼珠也还没怎么下陷。至于嘴巴里的大皮囊,那是它的舌苔,鲸死后都会这样,首先是肚皮胀气,然后舌苔鼓胀起来。”
据了解,小须鲸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在昨日的处理现场,经渔业部门人员与当地渔民协调后,决定将这头死去的小须鲸交给专业机构制作成生物标本。
童慎汉还透露,要把这么大的鲸制作成标本也不是件简单事,拖运就是个大问题,之后还得经过剥皮、去内脏、脱脂、仿制骨架等等工序处理,“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
8年内20多起冲滩事故
“从1996年到现在,泉州海域已有20多种豚类海洋生物冲滩。”胡志明介绍说,这个数字对于海洋生物冲滩来说是比较多的。“除了冲滩,还有一种叫海洋生物搁浅。前者针对已死的海洋生物,后者针对活的海洋生物。”
而据童慎汉的回忆,像昨日这样的小须鲸冲滩,1999年时在湄州湾、2001年在厦门也曾发生过。“冲滩或搁浅的海豚比较多,鲸很少,发现活的首先得采取措施治疗,但一般到最后都是救不过来。”
石狮海洋世界救护中心胡志明也证实,他们中心成立于1998年,至今已处理了十七八起冲滩、搁浅事故了。泉州海洋渔业局的有关人员则表示,泉州目前对海洋生物的救护工作均由民营机构义务承担。
截至早报今日0时30分截稿时止,被发现于崇武海域的这头小须鲸尸体正在由渔船和吊车联合作业,运离海滩。几个月后,它将被制作成为一具标本。(潘登
石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