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长城等北京的一群世界文化遗产的门票要涨价了。对此,有关部门要办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估计听证会不是解决涨不涨价的问题,而是解决涨多少的问题。所以,我对听证会兴趣不大。不过开听证会还是好事,卖票的和买票的有个交换意见的场合,总比卖票的单方面悄悄涨价好。我之担心,在于涨价能不能挡住故宫门前汹涌
的人潮?能不能起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作用?
故宫是祖宗留下的遗产,谁到北京不得看看?过去我小时候,故宫的门票三毛钱,没多少参观者,最热闹的时候还不如百官上朝人多。后来门票价格渐行渐高,参观者人无分男女老幼,客不论天南海北,反倒越来越多。可见门票涨价不一定能限制客流。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有钱了,出门旅游了,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几百几千的钱都花了,未必会因为故宫门票涨了几十块就不看了。也因了电视屏幕上整天大清国辫子甩来甩去的,谁还不想看看皇上上班睡觉的地方?参观者多了,别说手摩脚蹭的,就是人多了,喘气也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这点毫无疑问。但是门票涨价了,落一堆埋怨,参观者也没减下来,这是完全可能的结果。这就容易让人怀疑涨价的初衷。我住在北京好几十年了,大概有二十年没去过故宫了,最近一次还是陪外国朋友参观。就这,我也认为门票涨价是招埋怨的事。那些为故宫门票涨价欢呼雀跃的参观者,要不根本没有,要不就是有病。如果有很多参观者因为门票太贵不参观故宫了,岂不只限制囊中羞涩者了?毛病更大。所以,靠门票涨价来限制参观者,未必奏效。
要想靠门票涨价多收钱来提高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未必有道理。因为这是个悖论:参观者多了可以增加门票收入,门票收入多了可以更好保护文化遗产,那么文化遗产应该希望参观者越多越好,而参观者多了又不利于保护。自己就绕到里头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压根儿就不应该指望门票收入,而应该指望财政投入。现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费用,主要也是靠财政投入。旅游者没有谁下了飞机就直奔故宫,参观完了又从神武门出去直奔飞机场的。旅游者得住宿得消费,这会产生税收。旅游者会带动就业,也会增加税收,这是大账。财政收入多了,保护费用才可以增加。“文革”那会儿,故宫、颐和园关门,颐和园连一毛一张的门票收入都没有,财政不也得投入保护费用?所以,靠门票涨价而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未必在理。
世界上不少国家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人家也保护,而且保护得比咱们好。美国的大峡谷,就是一大山沟子,世界自然遗产。人家也保护,也限制参观者,但是人家不靠门票涨价。对要在大峡谷住宿的参观者,人家采取预约的办法,挨个儿来。这就没有限制某个收入群体的嫌疑。
咱们祖宗留下的故宫,世界第一宫殿群,没人能比。我去过有些国家的皇宫,挺小,基本相当于咱们的一个县衙。人家也当宝贝似地保护。对故宫一定得倍加珍惜。那世界文化遗产的门票就不能涨价了?也未必。物价整体是在上涨的,故宫要保护,琉璃瓦、木材、砖头,没一样不涨价的。要保护故宫,让子孙后代也能到这里来发思古之幽情,门票也得涨价。但是涨价的初衷,涨价的度,可得细细琢磨。陈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