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徐孟金经历坎坷,打工之余,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的他在建筑工地的简陋工棚里,历经13年,几易其稿,写出了36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初见徐孟金,他从一个破旧的塑料编织袋里取出一叠叠写满字的稿纸,摞起来有一尺多厚。他说,这些文稿都是他13年来写成的,想让记者
帮他看看,能不能帮他联系出版。记者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把他的这些文稿读了一遍后,记者流泪了:很难想象这名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的贫苦农民,在建筑工地的简陋工棚里,在乡村野外,花费了13年的时间,写出了这部36万字的小说。
艰苦创业曾为当地“首富”
1950年2月,徐孟金出生在章丘市普集镇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内。他幼年丧父,上到了小学二年级,就由于家境贫困而辍学。好不容易结婚生子,1981年3月,妻子刘玉珍精神病复发离家出走,音讯全无。
徐孟金只好放弃了生意,带着两名年幼的儿子,踏上了漫漫寻妻之路。这一天,徐孟金骑着自行车到章丘农村寻找妻子,由于神志恍惚,不幸被迎面驶来的一辆吉普车撞倒在地,送到医院后三天三夜不省人事,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终于把他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伤愈后的徐孟金又当爹又当妈地拉扯着两个孩子,来到了淄博市王村镇,干起了火补轮胎的生意。沾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光,白手起家的徐孟金凭着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信誉,生意十分兴隆,当时挣了很大一笔钱。后来通过《幸福》杂志刊登了征婚广告和一名叫王小芳(化名)的姑娘再婚。
之后,他雇了十多名工人当伙计,生意也做得越来越大,成为当地人人羡慕的“首富”。
由于少年时代受了太多的苦,在徐孟金的生意红火时,就对军人、五保户实行半价收费,遇到家境困难的顾客,有时还免费送给人家商品。财大气粗的他还经常三百元、五百元地资助生活困难的村民,并长期资助一名面临辍学的孩子完成学业。
钱财散尽体味世态炎凉
为了打理生意,徐孟金要经常到外地出发。后与妻子出现感情危机,离婚后,徐孟金元气大伤,生意一落千丈。他雇用的几名伙计见状趁火打劫,有的在账目上捣鬼贪污,有的讨回欠款后不见了踪影,最后伙计们把店里的物品一偷而空。
这次变故几乎耗尽了徐孟金多年的积蓄,几个月之后,他看到某信息报上刊登的养殖非洲鱼的广告,听信了养殖场的虚假宣传,用讨回的货款购买回一批鱼苗。几个月过后,鱼苗却生起了病,很快陆续死光,投资又化为了泡影。徐孟金变卖了家产准备东山再起,又遇到了一个骗子,身上仅有的28000多元钱全部被骗走,骗子也不知去向。徐孟金生活无着,走投无路,不得不到建筑工地打工谋生。
然而,一旦他生意失败落魄得连饭都吃不上时,往日关系极为亲密的一名名酒肉朋友却开始离他而去,他曾资助过的一些人不但不伸出援助之手,个别人甚至还趁机落井下石……就连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两个儿子,也因种种原因,目前很少与他来往。倒是他平时没有帮助过人家的一些朴实村民,这时倒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此情此景,令徐孟金感慨万千。
不惑之年萌发写书念头
饱经生活磨难的徐孟金说他看透了世态炎凉,年过不惑的他开始深深思考自己几十年来的经历,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把自己成功的辉煌记录下来,对自己是个安慰;记录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对自己的一生也是个交代;而记录下自己的失败,找出自己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对自己、对后人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产生了把自己的坎坷人生写成小说的想法。
然而,一个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的农民要写书谈何容易?平时无事时,徐孟金经常听收音机,遇到好的词语就立即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多年下来他就记住了不少词语,如“四面楚歌”等词语就是他从收音机里听来的。记者翻看着徐孟金厚厚的书稿,发现里面有许多词语都用得恰到好处,然而却经常在写法上有明显错误,如“海示(誓)山盟”、“分道扬标(镳)”、“红卫(宏伟)蓝图”、“转舜(瞬)即逝”、“家涂(徒)四壁”、“食不果富(腹)”等等,另外文章里还有许多错别字,如把“阶段”错写为“介段”,把“羡慕”错写为“献幕”等等,徐孟金说,这些词语都是他从收音机里学来的。他写作时遇到不会写的字或词,就用谐音来代替,如把“塌天大祸”先写成“他天大火”,把“四面楚歌”先写成“四面出格”,以后再请村里的学生和老师帮自己改正过来,“我不会查字典,只好用这个笨办法”,徐孟金无奈地说,令他欣慰的是,村里的中小学生和老师对他的求助,经常很热心地帮他改正错别字。
徐孟金认为,写书是件很神圣的事情,马虎不得。为了省钱,每次写稿之前,他都找出些废纸片和碎纸头,在上面打草稿,把草稿整理通顺后再工工整整地誊写在稿纸上。以后他的写作越来越通顺,也就用不着再打草稿了。徐孟金说,当他写作来兴致时,有时能从下午一直写到第二天凌晨,能写一个通宵,可是由于他住的房子没法拉电线,晚上写作要点蜡烛,为了省下买蜡烛的钱,他就尽量把写作时间安排在白天。
简陋工棚记录坎坷人生
徐孟金家住在村头的山脚下,房子后面就是山坡,由于年久失修,房子已比较破旧,每逢下大雨,山上流下的雨水都会顺着墙根流到房子里,积水常常几天才能退下去。由于房子里常年潮湿,徐孟金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经常头疼得像要裂开一般。可徐孟金没钱治病,他只能买上几片廉价的止痛片吃了用来止痛。
徐孟金家后面的山坡上生长着不少野菜,白天,徐孟金就到山上去挖野菜、捉蚂蚱,每隔几天就骑着自行车到离家45公里以外的淄博周村去卖,他经常凌晨两点多就动身,骑两三个小时的自行车到了周村,卖完野菜、蚂蚱后,傍晚时分再骑自行车往家赶。“现在城里的人都时兴吃野菜、野味,我每次到城里都能卖上三四十块钱,多的时候能卖上七八十块钱呢!”徐孟金说,他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冬天时,山上没有了野菜可挖,徐孟金就走乡串户去给人粘脸盆,每天能挣上几元钱。
为了生活,一年中的许多时间,徐孟金要到建筑工地去打工,每月可挣四五百元钱。每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精疲力尽的他收工回到建筑工棚,当别的同事都在喝酒或打扑克解乏时,他却在简陋的床铺板上铺开稿纸,就着昏暗的灯光开始了他的写作。刚开始时工友们很不理解,还有许多人把他当成异类,甚至还有人讽刺挖苦他“文盲、泥瓦匠也想当作家,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然而时间久了,工友们开始为他的执着所感动。特别是不少工友得知他的经历后,都很佩服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转而支持、鼓励起他的创作。有时为了怕打扰他写作的思路,工友们特地腾出安静的工棚让他写作,自己却到其它地方去喝酒、打扑克。不少工友还鼓励他:“老徐,好好写,把咱们建筑民工的辛酸困难都写出来,也让大家都能多了解了解咱们。”工友们的理解和支持,让徐孟金感激不已。
几易其稿写成传记小说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1998年,徐孟金完成了他的初稿,看着摞起来一尺多厚的36万字的书稿,徐孟金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和激动。从1999年开始,他又重新对初稿进行了加工,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02年,完成了30多万字的二稿,可他仍对自己的书稿不满意,从2003年开始,他又对书稿进行了增添和剪裁,现在三稿即将完成。目前,徐孟金的全部书稿加起来已有100多万字,在家里装满了好几个麻袋。这几麻袋的书稿凝结了他13年的心血。
几天前,徐孟金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现在在淄博某建筑工地打工,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风湿病越来越严重,每次发作都感到头痛欲裂,另外还检查出患有心脏病。他估计这样下去自己可能撑不了几年了,可他仍念念不忘着写书、出书???写书、出书已成为他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他说:“人一辈子风风雨雨,财富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如果我写的这本书能够出版,我也算为后人留下了点东西,也算没白活这一辈子了!” 记者康鹏实习生王欢
责任编辑:孙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