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受助人员正在“享受”可口的早餐。 |
早报记
者前夜昨晨在市救助站与被救助人员“同吃同住”体验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新闻提示
今冬首轮寒冷天气袭来,不少街头流浪者来到市救助站寻求帮助,这些弱势群体在救助站过得怎样?他们在这里能吃得饱、睡得安吗?前天晚上至昨日早晨,记者在位于淮阳路5号的市救助站,与受救助人员一起吃住,亲身体验了救助站里的真实生活。
新闻现场
夜间盖上两床厚被
前天晚上10时,记者敲开市救助站的大门,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记者被安排与两名受助者住在一起。记者看到,大约30平方米的两个串间里,各摆着4张床,两张床之间有一个简单的架子,放着受助人喝水用的杯子和洗漱用品。正待休息的两名受助者身上都盖了两床厚厚的棉被。来自济宁、51岁的流浪者张学友说,他已经是第二次来救助站了。“今天下起了小雪,我在街上冻得瑟瑟发抖,突然想起可以到救助站求救,还好这里有个地方,否则真不知道上哪里去了。”他庆幸地说。
求助者半夜来敲门
昨天凌晨1时许,记者被一阵杂乱的声音吵醒。救助站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过来说,刚刚来了一名江苏赣榆的小伙子,已被安排到隔壁的房间。原来这名20岁小伙子当天下午来到青岛,身上的305元钱连同身份证一起被偷走。晚上又饿又冷,于是打电话向110求助,被民警送到救助站。
“这种半夜敲门求助的事情经常发生,”救助站站长付玉斌说,“我们在救助站大门口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只要有求助者上门,就随时安排救助。”
稀饭馒头热气腾腾
昨天早上6时左右,记者看到,早起的受助者张学友已经拿着拖把在拖地了。“谁派你打扫卫生啊?”记者问。他笑笑说:“没人派,在这里吃公家的,喝公家的,总得干点儿活吧。”7时30分,救助站站长付玉斌过来说:“该吃早饭了。”
记者在救助站的餐厅看到,这里的桌椅餐具摆放齐全,桌子上摆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稀饭,几十个馒头,还有拌白菜、萝卜干等4种小咸菜。工作人员分好了稀饭后,说了一声“大家吃吧”,于是八九名受助人员围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相关链接
这些人群可获救助
根据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受救助人员需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自身无力解决食宿;2、无亲友投靠;3、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4、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救助内容包括五项
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救助站提供的救助内容包括:1、提供符合要求的食物;2、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宿;3、对在站内突发疾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4、帮助与其亲属或所在单位联系;5、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包子里有肉,很好吃”
来自江西玉山的14岁流浪少年孟飞剑躺在被窝里想奶奶了
在受助人员中,有一名来自江西玉山的流浪少年,名叫孟飞剑,今年才14岁。站长付玉斌说,这孩子的身世非常凄惨,几年前父亲因故去世,母亲改了嫁,剩下他跟着奶奶过日子。由于家里没钱,他一天学都没上,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在家里整天上山砍柴。两个月前他偷偷扒火车来到青岛,以乞讨为生。前几天天气变冷时,派出所民警在街头发现了他,把他送到了救助站。
“在这里住得暖和吗?”前天晚上,记者问正躺在被窝里的小飞剑。“一点都不冷,比在外面暖和多了。”“能吃饱饭吗?”记者继续问。“能吃饱,有很多馒头呢。前两天我还吃过一次包子,里面还有肉,很好吃。”说着,小飞剑用舌头舔了舔嘴唇。
“想不想奶奶?”记者问。“想,我出来好长时间了。不过,叔叔们说过两天要把我送回去。”说到这里,小飞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天真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