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26日)开始,来自中国14省、直辖市的党政一把手将逐一走进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讲述本省(直辖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得失和经验。
《经济半小时》制片人吴晓娟表示,推出《2004中国经验》的目的主要是想展示地方政府在解决各自面临的经
济难题时所表现出的执政智慧,并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展示让各省市有一个经验交流的平台。为了保证内容的权威性的和说服力,她对采访的一个硬性要求就是所有被访对象都必须是该省(直辖市)的党政一把手。
辽宁省省委书记 闻世震
面临的困难:一个久病沉疴的老工业基地如何焕发新春?这是一个老话题,但作为辽宁省的“老”书记闻世震,今年却给出了一个新答案。
讲述的经验:对老工业基地上东搬西建、整体迁移,当土地资源成了土地资本,当开发区优惠政策成了老企业新药,你能想像,曾经在中国下岗职工最多的地方,现在工人们是打的上下班?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
面临的困难:重庆是中国的直辖市,但贫困落后的山区,大量的农村人口,这里更像是一个直辖“村”。而重庆提出了目标:打造中国西部“香港”。理想与现实,重庆能否脱胎换骨?
讲述的经验:重庆市政府大手笔运作,实现百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大转移战略。从“棒棒军”到“巴龙技工”,从没活可干到承包工程,重庆成功转移600多万农民工。
河南省省委书记李克强
面临的困难:河南是个农业大省,但农业却没能让河南富起来,河南小麦卖给国际快餐公司是七毛一斤,但这家公司在河南开的快餐店卖的蛋挞是4块一个,想想一斤小麦能生产多少蛋挞?
讲述的经验:农民靠订单种地,收获的小麦进入期货市场,企业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我们来看看河南的农民如何和期货牵手,一个企业如何把一种猪肉做成300多种产品,资本和高科技如何构架现代农业。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
面临的困难:江苏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一台电脑,江苏能够生产95%的部件,但这台电脑所赚取的利润,江苏分得的还不到10%,为什么?没有核心技术。
讲述的经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思路的转变让江苏的制造业如虎添翼。
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
面临的困难:武汉曾经在中国经济强市中排名第四,而这些年却落后了,武汉周围的仙桃、天门、孝感等城市经济发展也很迟缓,是经济发展中的“小个子”。如何做大做强武汉,再由武汉带动周围“小个子”的发展,是湖北要破解的困境。
讲述的经验:以武汉为龙头,实施1+8战略,由武汉带动周围8个城市的发展,从而拉动湖北经济。
上海市市长韩正
面临的困难:上海GDP一半以上来自于制造业,但上海的制造业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上海经营成本远高于苏锡杭,产品价格也高于苏锡杭;上海的技术远低于欧美日,产品质量也不如欧美日。前有狼,后有虎,上海制造业似乎死路一条!
讲述的经验:上海市政府建立了企业海外并购的信息平台,上海的企业参与海外并购,数量之多、成果之大,堪称中国之最。为什么“走出去”?无他,为了全球领域的技术制高点。这就是上海打造先进制造业的通途捷径。
天津市市长戴相龙
面临的困难:天津开发区可能是中国资源最缺乏的开发区,但天津开发区又是中国招商引资最多、发展最快的开发区。短缺与需求,天津如何解开这一死结?
讲述的经验:循环经济,资源在企业内部的纵向闭合循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横向耦合循环,听起来似乎太过专业,但做起来却并不太难,看看节目,你就一目了然。
2004年,中国的东部、西部各个地域在经济发展战略上都不乏大手笔,而这些战略战术,又常需要凝眸在细微的生动之处,又都具化在每个地区人们的生活变化上,在2004年这些变化又是什么?CCTV《经济半小时》以强大的记者阵容,奔赴全国,采访10几位省市领导,听听他们讲述如何展现执政智慧、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如何创造2004中国经验。
中国官员渐露“个性施政” 融入世界政坛风尚
人们的印象中,中国的官员从未像今天这样,各出奇招,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他们曾经表情严肃,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能在聚光灯下谈笑自若,滔滔不绝。他们曾经中规中矩,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不但主动表现,而且个性突出。
曾经,最大限度地与他人保持共性,是官员们普遍的行为准则;如今,避免言语乏味、让别人记住自己的独特形象,方显过人之处。
他们在公共形象和施政行为上的个性表现,再也难以“一言以蔽之”。
从言词、形象,到举措、思路——一部分官员,正慢慢地从过去的极力突出共性,走向表现个性,力图推动工作,取得成效。
形象一新的官员们
有媒体将王岐山评论为“最受关注的中国新生代政治家之一”。他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话广为流传:“应当允许官员们说错话。”
2003年5月的“危城”北京,王岐山到公园与晨练的老人们恳谈,他通过媒体对公众说:“大家说说,还有什么要提醒我们的?”在SARS最为紧急的时候,他“甚至希望办公室有一部直播电视,让老百姓天天看到”。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