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十六岁就成了博导,从国家到地方该拿的荣誉几乎拿了个遍让科研远离浮躁 时间:2004年11月24日地点:闽江路附近的一间酒吧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要向你表示祝贺,刚刚拿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华军(
以下简称李):这几天不少人一见面就提这件事,我反倒觉得没有什么。要说为什么能拿国家大奖,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选题方向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海大日渐浓厚的科研氛围,特别是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目标,非常实际,学校为中青年科研人员搭建了一个广阔舞台,鼓励人才冒尖。 记:你又光荣地入选了首批“科技将才”,算是双喜临门了。
李:其实我本人比较低调,不喜欢宣传自己。如果非要写的话,请一定多宣传我们这个团队,没有同仁们的大力支持与合作,我只是个“光杆儿司令”,很难做出大成绩。
记:现在国内科学界有些浮躁的情绪,身处其中你怎么看?
李:确实有急功近利的现象,因为这个社会的诱惑太多,让人难以专心。要做学问,你必须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我笃信两条:一是诚实,二是认真。做学问如同做人,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淡泊致远,这是基础;认真则是成功的保障,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终将有所收获。
记: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认真的人吗?
李:我是个“两面派”。在生活中我对吃穿一点也不讲究,对人际关系也不精通;但干工作很认真,喜欢从细节入手,有时自己和自己较真儿,也经常受挫,但我一笑了之,从头再来。每年难得过几个周末和节假日,同事们对我的评价是:工作已经完全生活化了。
记:我知道你在海大从事的是海岸海洋工程研究,是偏重基础还是偏重应用呢?
李:国家提出开发、利用海洋,同时还要保护海洋,这是个大方向,我所着眼的就是向海洋要资源,利用工程技术来解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像海上油田振动控制、港口码头防护、近海工程以及海水利用等,都能用得到。我获国家奖的课题就是解决了海上石油平台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
记:看了你的简历觉得很有意思,最早学工科,后来考上硕士,进过部队,又留学海外,知识被你学“杂”了。
李:我总是不安分,有一股好奇心。1978年考大学时,随便报了一个专业,后来发现不太喜欢,可现在一看,这些东西无意中为今天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因为海洋工程研究需要各学科综合交叉,要用到机电理论,还要用到控制信号处理,更需要通晓海洋环境,没想到,“杂”反而成了我的优势。
记:你36岁就成了博导,从国家到地方该拿的荣誉快拿遍了,对你来说,“科技将才”占有什么位置?
李:说实话,我很看重这个奖,它在我心中分量极重。我体会最深的是,青岛对海洋科研无比重视,当选“科技将才”,我想把这笔资金用来搞团队建设,凝练团队精神,培养更多的人才。下一步还要围绕青岛海洋工程领域开展专门研究,为建设海洋科技产业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