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今年夏天以来,由公安部、信息产业部联合进行的大规模“网上扫黄”行动,取得了赫赫战果。但是,随着“网上扫黄”行动的深入,一个现象让人们感到十分沉重,那就是所破获的重大案件中,有一些高校在读或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涉案犯罪,暴露出大学生品德教育方面的问
题。对此,合肥工业大学校长徐枞巍教授认为,这些涉案学生的道德底线已经被彻底击穿,其中既有社会转型的客观性原因,也有教育过程缺失的普遍性问题。
道德底线教育不可或缺
徐枞巍教授认为,在校大学生和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出现网络涉“黄”犯罪,既有经济利益驱动原因,也有是非观念模糊的原因,都与大学教育本身密切相关。
教育的本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的知识化;一个是教育的人性化。徐枞巍指出,对于前者,我们的高校普遍高度重视,不仅注重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且不断改革探索,力求与国际接轨,以满足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对于教育的人性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一直处于缺失状态,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人格发育不健全,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缺乏社会关怀,缺乏同情心,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等。
单纯从高等教育体系上看,我们仿佛并不缺少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这种教育还在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但是,我们思想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出现了“倒置”,起点很高,忽略了“怎样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忽略了行为符合社会标准的基础教育。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大学生尚未具备做一个社会合格公民的素质,他又如何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联手构筑学生道德“防火墙”
放眼整个教育体系,我们的大学生是在社会、家庭、学校一路“高度保护”之下进入高校的。由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客观现实,“升学”是孩子进高校之前一切的一切、核心的核心,缺乏社会锻炼,缺乏自立、自律、自强精神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到了大学,面对经济、文化和素质等社会差异高度集中并放大的状况,许多孩子无力应对。再加上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结合的矛盾,大学生在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上出现偏差也就不奇怪了。
如何有效地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徐枞巍教授提出要由社会、家庭、学校联手帮助大学生们构筑道德的“防火墙”。他指出,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两个文件,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从大学教育的角度看,后一个文件有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阐述道德层面的问题,也给高等教育工作者以启示,那就是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重视知识化也要重视人性化,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李陈续)
特约编辑:张庆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