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9年11月25日至今天,引黄济青工程为青岛市区供水十亿立方米,不仅解决了岛城居民的生活用水,更使大青岛发展后劲十足
七成自来水源自棘洪滩
现在,黄河水已成了青岛人的“当家水”。
十五年来,引黄济青工程已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尤其在整个胶东半岛发生严重干旱的1997年和2000年,更是成为青岛市最可靠的水源,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青岛市GDP从1989年的160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780亿元,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保障作用功不可没。
记者从海润自来水集团获悉,在目前青岛市内四区的日供水中,来自棘洪滩水库的黄河水占到了70%左右。
现在,除了向市区供水外,为满足黄岛大炼油等一批大项目的用水需求,棘洪滩水库至黄岛供水工程也已竣工,日供水能力为10万立方米,目前已开始试供水。
引来黄河水不再闹水荒
“自从引黄济青工程建成有了棘洪滩水库,青岛人就不再担心闹水荒了。”一位当年参加过引黄济青工程建设的人士回忆说,青岛虽说三面环海,却饱尝着缺水之苦,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前所未有的干旱少雨,使青岛进入了一个与水抗争的艰苦时期。相当一部分工矿企业停产、半停产,市民用水排长龙,工厂断水停机器。“老少三辈水一盆,剩下留着冲厕所”,成为当时缺水状况的真实写照。
面对严峻的形势,青岛市委、市政府领导心急如焚,先后投资1.8亿元搞了4次应急供水工程,如大沽河水源地引水工程和产芝水库、尹府水库引水工程等,对缓解青岛市供水紧缺状况起到了作用,暂缓“缺水”危机,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缺水”困境。直到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青岛市才真正告别了缺水的尴尬和无奈。
超大蓄水库已成生态区
昨天上午,本报记者与山东引黄济青管理局青岛分局的有关人员一起,驱车前往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进行探访。据山东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局青岛分局副局长陈志向介绍,位于胶州市、即墨市和城阳区交界处的棘洪滩水库是引黄济青工程的惟一调蓄水库,库区面积达14.422平方公里,围坝长14.277公里,设计水位14.2米,总库容1.46亿立方米,建设资金1.4亿元。
据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在藻类专家的指导下,水库管理处每年向水库有规律地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以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另外,还通过捕捞鱼类,增加水中氮、磷的生物学输出量,以防止水质富营养化。水库建成后还非常注重周边的生态和环境保护,这里现已成为鸟类频频光临的“福地”。
定期测水质常年均良好
此外,棘洪滩水库还聘请了三家权威机构监测水质。其中,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从1989年12月开始,在水库进水口和放水口两个断面每月一次监测35项水质理化指标,监测结果表明:水库1989-2003年水质质量等级均为Ⅱ级良好级以上。
此外,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从1990年11月开始,阶段性地在水库进行浮游藻类监测;市水环境监测中心从1999年4月起,每旬一次监测水质综合指数。
■相关链接
黄河水这样到咱家
在棘洪滩水库的泵站,悬挂着一张引黄济青输水渠位置图。陈志向向记者介绍了黄河水来青岛的“旅途”:
考虑到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到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在滨州市博兴县黄河打渔张设立的引黄闸便开闸引水;黄河水进入沉沙池沉淀后,自流到引黄渠中,然后经过四个泵站提水,使黄河水流到棘洪滩;此后再通过放水闸经暗渠进入白沙河水厂,最后由自来水管道进入岛城千家万户。
从引黄闸到白沙河水厂全长292公里,途经东营、潍坊等4个市地、10个县市区。其中,252公里为输水明渠,由水库到水厂为40公里的暗渠。据悉,引黄济青可向青岛市日供水30万立方米。(芦智峰
徐常青 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