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11月16日报道,从11月15日开始,一连15天,广东省各地教育部门将设点受理社会人员教师资格认定的申请。
我并不否认,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由于放宽了对教师的选择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有可能使社会上一些非师范专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从而起到优化教师队伍的作
用。但是,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也是一把双刃剑,这种对教师的非专业化要求
,本身就是在降低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由此可能导致教师这一职业本身的特质的缺失,值得警惕。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一直以来,我国教师都要经过在师范院校较为系统的专业学习,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还有大量的公共知识课的学习,以及相关的《教育法》和《教师法》的课程,这样才使得这些师范院校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识和心理结构。师范专业的学生成为教师,还必须通过教学实习这一关。而且,要真正成为一名教师,师范生在走进单位后,还要经过种种考评,直到一年之后,合格者方可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这种内容和过程的缺失,令人忧心。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上述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师范院校往往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的思想情操加以培养和熏陶。而根据报道,那些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社会人员,只要通过补修相应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这显然过于简单。很难想象,这样的考查背后,会不会有许多品德低下者溜入教师队伍,成为危害学生身心的害群之马。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教师队伍又从何而优化呢?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对教师的素质也应该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领域的改革,无论形式如何创新,但教师资格认证的“门槛”一定不能随意降低。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如何把好这道“准入”的关口,通过严格的遴选机制,把真正具有合格教师必需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以及师德修养的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还有太多需要填补的空间。作者:江淮
(特约编辑rea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