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全国工业领域中的许多重要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并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地位和竞争优势的山东省,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名牌强省之路该如何走?11月5日,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丛大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未来几年内,山东省名牌培育目标除锁定快速增长的制造业外,还将瞄向作为
服务业和农业的一、三产业,这已写入《山东省名牌发展规划》(2005年~2010年)中。目前,山东省已出台了《山东省服务名牌评价管理办法》,这也意味着首批山东省服务业名牌将在明年产生。同时,山东省农产品名牌评价管理办法,也正在加紧制定当中。
翻开《山东省名牌发展规划》(2005年~2010年),未来几年内的名牌培育目标清晰明了: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化工及医药、建材、轻工、机械、钢铁等为支柱的制造业名牌;加快服务业和农业名牌战略实施的步伐,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培育出50个颇具知名度的服务名牌和200个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名牌农产品。仅有名牌产品是不够的——
丛大鸣说,近几年来,山东省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有效地提高了质量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品、企业和行业。比如,在全国现有的547个中国名牌产品中,山东省握有61个,居全国第三位;国家免检产品112个,居全国第四位;以海尔、海信、青啤、张裕等为代表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正不断增强;同时,山东省还有544家企业生产的642个产品,获得了山东名牌产品称号;不仅如此,山东省不少行业的产品产量,如食用植物油、饮料酒、布、机制纸及纸板、纯碱、农用车、化肥、轮胎、水泥、家用电冰箱、冷冻箱,均居全国首位,并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介绍,目前,山东制造的这些名牌产品,在规模、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效益等方面,已成为促进山东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的重要力量。以2003年为例,山东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4594.7亿元,利润总额259.1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的30.8%和26.7%,拉动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长6.49个百分点。目前在山东省经济结构中,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发展速度较快,服务业在全省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同时,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已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地域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如烟台苹果、龙口粉丝、海产品等,但却缺乏叫得响的品牌,这使山东农产品处在大而不强的地位,并制约了其向海内外市场的拓展。在这种情况下,山东省要想真正实现名牌强省的战略目标,仅有名牌产品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山东快速发展经济中的比例。同时通过打造名牌农产品,实现山东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据悉,从2005年开始,山东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服务名牌和农产品名牌的评价。找准行业突破口
那么,山东省要想打造服务业和农业名牌,将从哪些行业寻找突破口呢?
对此,丛大鸣信心百倍地说,未来几年内,山东省将通过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经营,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引进先进的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创新服务品种,促进规模化经营,以此提高竞争力,并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的服务业名牌企业。其中,信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体育等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健康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与住房、汽车、文化、娱乐等新消费热点有关的服务业,将成为山东省培育服务名牌的重点及带动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骨干。目前,山东省已构建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标准、物流标准、社区标准等一系列与服务有关的标准,以此作为打造山东服务业名牌的基础。
在农业名牌的培育上,山东省也锁定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作为发展目标,以此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它们是:种植业,以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为主,大力实施名牌高产农作物新品种产业化开发;蔬菜、花卉和食用菌,以发展优质、无公害的名特优新品种为重点,创建特色基地,开拓国内外市场;强化苹果、桃、梨、核桃、板栗等鲜果的生产管理和产后处理力度,提高质量,扩大出口;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水产良种的繁育推广,发展生态型、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逐步形成烟台、威海扇贝、海带及珍稀海产品,青岛、日照养殖鱼类,潍坊、东营、滨州贝类、对虾、蟹类等海产品及微山湖淡水鱼、虾、蟹名牌,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瞄准目标多方出手
面对已经勾画好的名牌发展远景,山东省将如何保证其实现呢?
说到这个问题,丛大鸣更是娓娓道来。他说,为实现通过名牌战略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山东省2005年~2010年的名牌培育规划,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努力争创“三个一批”的决定,即:努力培育发展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知名品牌。为此,山东省质量技监部门作为组织推动实施名牌战略的主要部门,将从多方入手加大名牌培育力度。具体包括:
从标准、计量、管理机制等入手,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品牌意识。在修订完善名牌发展规划的同时,查找全省企业与国内外先进企业、与沿海先进省市的差距,对争创名牌的优势企业进行排队,及时为省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质量技监部门技术服务手段的建设,为全省各行业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一方面,加快全省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为争创名牌产品提供检测服务;另一方面,加强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积极建好日韩标准信息咨询平台,为承接日韩产业向山东等地转移提供标准查询服务;发挥WTO/TBT山东咨询站的作用,及时提供国内外技术壁垒信息,为山东省出口企业服务。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质量法制环境的建设。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假冒名优、掺杂使假、以假充真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商标、知识产权及名牌产品标识的保护力度。
规范管理,做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及时制订名牌产品培育指导目录,实行分类指导,并在工作中做到“七严格”,即:严格履行保密责任,确保评价工作的严肃性;严格申报材料手续,确保审查的准确性;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评价原则,确保评定的公正性;严格按照评价实施细则进行评价,确保评定的公正性;严格评价报告的撰写,确保评定的一致性;严格评价工作纪律,确保评定的廉洁性;严格落实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名牌评选的质量。
发挥山东省名推委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与名推委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及时总结和推广优秀企业争创名牌的经验和做法;发挥有关协会和社团组织的作用,为实施名牌战略提供服务;组织新闻单位加强名牌战略宣传。
(本报记者 郑建玲)
责任编辑: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