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延河 (作家,现居山东)
南开大学聘请唐国强做兼职教授,北京大学聘请成龙做客坐教授,冠军刘翔一脚跨进华东师范大学硕博连读,主持人水均益也到海南大学当教授。一时间,中国大学的上空是星光灿烂。
当诺贝尔奖项一个个颁布的时候,虽然我们没有获奖者,没有大师,但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我们
有明星啊!真是让人可笑,像十几岁的孩子那样追星那样幼稚。大学到了靠明星来装门面的时候,也就是穷途末路的时候。
大学一直被视为庄严神圣、凛然不可侵犯的地方。人们对大学充满着一种神圣和敬畏,而这种神圣和敬畏随着大学精神的沦落而丧失。为了追求知名度,为了追求眼球注意力,把博士帽硕士帽教授帽当作商品去换取大学的名气,达到一种广告效应,向企业一样追星逐臭,无所不为。有的冠军拿着小学学历去念MBA,有的冠军没有上一天的专业课而保送硕士,可想而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位有什么价值?面对那些苦读十几年书的莘莘学子,还有什么公正和公平而言呢?大学已经侵害了广大学子的受教育权,张扬一种特权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特权者除外。大学聘请的那些明星教授们,能说会道,还会演戏,就是不会做学问。大学不是电影院,不是供人看戏的地方。大学的附炎趋势,低味媚俗到了何等的地步!
近几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在侵染着校园,浮躁、虚伪、官场风气、学术腐败严重地冲击着大学。学术贬值,教授贬值,博士贬值,“博士帽”“教授帽”充满着虚伪。“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五四时期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大学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这是大学存在的根基,没有学问精神的守护,大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大学是求知者的大学,是转播知识的大学,不需要有南郭先生来当学生,更不需要南郭先生来当先生。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一面旗帜,是大学的灵魂,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沉淀,是内在的精神品质和特殊的意志信念,从大学诞生日起就成为其存在发展的基础。英国红衣主教纽曼在1858年发表的《大学的理念》一书中,认为:“大学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并在那里对任何一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大学精神的核心,就是追求真理,探索学问,独立不迁,坚持原则,不媚俗,不屈从,敢于挑战强权,敢于捍卫正义。哈佛大学拒绝时任总统里根期望得到该校博士学位的要求,哥伦比亚大学敢于拒绝英女王期望得到该校博士学位的要求。什么是一流大学?这就是一流大学。没有大学精神的大学不可能成为一流大学。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北大、清华仅排名于世界高校200——300名之间,可见我们与世界名校的距离,差距首先在思想和意识的差距,在大学精神的差距。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建设第一流的大学是时代的要求、客观的必然,大学精神的回归和重建更是应有之义。国内著名学者丁学良认为判断一个国家的国运,只要到大学去看一看就可以一目了然。如果中国没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教育,21世纪还能是中国人的世纪吗?
特约编辑: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