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闻报道,四川大学面向全球招聘副校长,校方称“这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客观需求,也为学校干部人事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开了一个好头。”又是一个招聘副职。如果我们综合一下近些年来的新闻,就会发现这么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公开竞聘的都只是副职。
过去几年,关于人事制度创新的报道屡见不鲜,说的最多的便是
某地某部门又将某某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之类。在搜索引擎上填入“公开竞聘”搜索,就会发现全国各地只要招聘的是可以执掌一面的领导岗位,一般都是副职。
那么,正职到哪里去了呢?自然还是按照原来的组织原则不那么公开,也不那么竞争的上岗的。即便是真正尊重民意按照民主选人的原则“竞聘”出来的副职,在其工作岗位上又能有多大作为呢?
行政系统的最大原则就是服从,这是无论哪类行政组织都毋庸质疑的铁律。那么,这些竞聘出来的副职,有可能因为其是“公开”、“竞争”出来的就可以例外么?当然不可能。作为副职,其主要职责就是辅助正职作好某方面的具体工作,一般既不需要承担主要责任,对于关系重大的事项也没有独立的决策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开竞聘出来的副职,又怎么可能有很大的作为呢?那些当时吸引眼球的漂亮竞职演说又怎么可能落到实处呢?这样的竞聘无论其多公开多民主又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和效用呢?
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是需要改革,但要改就要改到点子上,而不能蜻蜓点水。对于这种将一些无足轻重的岗位拿出来“竞聘”,而将最终有决策权的职位牢牢把在手中的做法,我们质疑的应当不仅仅是这种所谓改革的效果,更应该怀疑这种热热闹闹“创新”背后的动机:公开竞聘到底是被用来选干部还是做幌子?
网友:刘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