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
初冬时节,记者穿行在八百里沂蒙,虽然三秋大忙季节已过,但钻井架下、修路工地、田间地头,仍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作为农业大市的临沂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五个统筹”的发展思路,选准切入点,办好治水、筑路、干部帮扶“三件事”,农民奔康
致富的步伐稳健有力,后劲十足。
人畜饮水解困——深情化甘露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一项调查表明,全市尚有1280个村79万人存在人畜饮水困难。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临沂市把实施“千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计划两年时间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为搞好这项工程,市里本着“明晰产权,市场化运作,筹资建设管理统筹安排”的原则,先解决历史性缺水,再解决新增缺水,最后解决季节性缺水。对工程建设资金坚持国家财政补助、市里配套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多形式增加投入。为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市饮水办公室对工程管材设备统一采购,节省资金980多万元。
坐落在莲花山下的费县新庄镇泉庵子村深受缺水之苦,因为缺水,外村姑娘不愿嫁到山里去,村里许多小伙找不到媳妇。8月13日,当清清泉水从292米的地下岩层喷涌而上时,整个山村沸腾了,机井旁的鞭炮声和欢呼声在山谷回荡。
在鲁苏交界处的苍山县韩塘石膏矿区,有21个村3万多人饮用的地表水含氟量超标。经过水源勘探,市饮水办决定为其联片集中供水,在兰陵镇任家村打了3眼深井。当第一眼206米的深井打出合格的饮用水时,高氟区的群众像过节一样纷纷赶来,争相品尝这甘冽的泉水。为了让村民在家里能用上自来水,仅铺设供水主管道就长达21公里。
万公里“村村通”——人心通干劲增
山区、丘陵占临沂全市总面积的72%,农村公路发展慢、标准低,阻碍了经济发展。去年,市里对9542个行政村进行调查测算,需要拓宽、硬化和新建村道路10002公里,新建、改建大中桥751座,总投资需28亿元。除了国家、省补助的部分资金,临沂市还需拿出19亿元。
面对“天文数字”,临沂市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全市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
为民工程得民心。一些群众得知硬化道路资金缺口大,纷纷捐款捐物。走出故里的机关干部、教师,还有在外务工人员、私营业主慷慨解囊。罗庄区民营老板王希华捐款100万元,独自承担了全村的公路改造工程。平邑县牛山后村一个捡破烂的老汉,将辛苦积攒的1万元钱捐到工程指挥部。据统计,全市社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亿元。
早一天村村通,早一天村村富。该县北贾庄乡王家峪村拓宽硬化道路后,购买果品的大车直接开进果园,昔日因交通闭塞果品卖不上好价钱,如今果品每公斤比往年高出1毛多,仅此全村增收30多万元。
据市交通局的同志介绍,截至10月20日,全市已累计完成硬化改造农村路面8300公里,预计到年底可完成9000多公里,占三年计划的90%以上,速度位居全省第一。
“千村帮扶”——惠及百万农户
自去年以来,临沂市从市县乡三级机关选派3608名干部进驻107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施"千村帮扶"富民工程,以强班子、选路子、强村富民并举、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带动百万农户致富。
帮扶工作组进村后,采取集中轮训、异地考察、电化教学等方式,提高村“两委”班子把握市场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同时,注意培养选拔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带头人。一年多来,共帮助新上村级项目2388个,增加收入4971万元。
为解决贷款难问题,临沂率先在全省推行农村房屋确权抵押和财政贴息两项支农政策。农户通过房屋抵押贷款或通过联户担保,就能随时贷到项目启动资金,以解发展之急。对农户的致富工程贷款,当地政府按月息3‰予以贴息。可别小看这3‰,今年头9个月,全市已累计向14.9万农户发放致富工程贷款25.4亿元,其中贴息贷款10亿元,享受贴息的农户10.5万户。临沭县郑山镇陡沟村村民看中了奶牛养殖,但养殖奶牛的投资令农户望而却步。实施房屋确权抵押贷款后,村民的难题迎刃而解。如今这个不足300户的村庄,肉牛存养量达1000头以上。本报记者 宋继民 本报通讯员 朱奇文
编辑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