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邵宁)今年秋季,本市小学一年级已全面推广新的课程教材;明年和2006年秋季,将分别在初中和高中的起始年级全面推广新教材。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作为二期课改总体规划的《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已新鲜出炉。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是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在广泛征集包括一线
教师、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等意见后,经过修订和严格的审查,由上海市教委正式颁布的。昨天,市教研室负责人对新的《课程方案》进行了解读。
●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确立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目标;新课程还具有上海特点,将国际视野、上海城市精神、生命意识、环境意识、诚信意识、职业意识、合作意识等落实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中。
●课程设置“变脸” 保健活动时间增加一倍
《课程方案》设计了新的课程结构,设置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功能性课程,以适应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少原有的课程设置已有了改变:如小学一至五年级原来的生活劳动、品德和社会三门课,合并为一门“品德与社会”课,小学一二年级的音乐课称为“唱游”,初中的生物课更名为“生命科学”课,初中八、九年级及高中的音乐、美术课合并为艺术课。另外,学生每天的广播操、眼保健操时间增加了一倍,达35至40分钟。
●高中实行学分管理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算学分
高一、高二年级每34课时为2学分;高三每30课时为2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学生毕业要求达到166学分:其中基础性课程142学分、拓展性课程12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周为2学分,共12学分)、研究型课程12学分。新颁布的课程方案还提出,普通高中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据悉,今后高中生的自主选修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将从现在15%-20%增加到30%-35%。
●改变学习评价的目的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
长期以来,中小学的学习评价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鉴别轻发展等问题,选拔和甄别的目的,似乎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而《课程方案》从根本上推翻了这一点,提出学习评价的目的,应当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即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功能,通过分析与指导,提出改进学生学习的计划。今后,还要从过分关注学习成绩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一节课35分钟还是40分钟 对各小学不作强行规定
新的课程方案对各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总量作了安排,如每学年的教学时间、每周的总课时量等。小学阶段的课程每节课按35分钟计,是对课时总量进行统计的一种方法。但对每一所小学的课时是按35分钟还是40分钟安排,不作强行规定。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中考改革正在酝酿之中
《课程方案》还要求,按照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改革招生考试制度。考试命题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考核形式要多样化,继续完善和发展部分学科的实践操作考核、开卷考试等考核方法。据悉,中考的下一步改革正在酝酿之中。
特约编辑: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