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政府各部门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考评高峰期,开始加紧准备应付考评的材料。重庆一位参与考评的人员悄悄告诉记者,考评就是吃喝,感情到了位,什么都好办。 年终考评可谓名目繁多,有小范围开座谈会的,有大规模集中述职的,也有发几张表格填一填、互相打分的。但据
记者了解,许多考评最后的结果大都无关痛痒,皆大欢喜。即使真有被评为不合格的,除了自觉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之外,也鲜有受相应处罚的。群众看在眼里,气在心里,编出了这样一句顺口溜:“年年考评年年过,失的总比得的少。” 党的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都是人民公仆,工作业绩怎么样,服务好不好,当然要考核,要测评。考评和日常工作不是互不相关的两条线,二者应该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但是许多上级单位的考评人员年终考评时仅仅是听听汇报,看看表格;即使听群众反映意见,也是走马观花,点到为止,或者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最后,考评组成了吃喝组,考评变成了走过场,不仅对基层工作没有多少促进,反倒成了基层单位的一大负担。
考评的目的在于检验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恪守职责,在于敦促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切实为人民服好务。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考官,老百姓能切身感受到的也许就是政府为他们办的一两件小事,最不喜欢的就是空洞的长篇大论。在群众的眼里,政府把这一两件小事办好了就是合格,否则就不合格。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平时办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遇到年终岁末考评时就紧张一阵,整整材料,念念报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甚至把丑事说成好事,最后轻易过关。考评者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高抬贵手,落个好人缘。“一团和气”的年终考评,连最基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效果都达不到。它充分暴露出当前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考评,仍然没有做到制度化、日常化,没有把考评的主体———群众,真正纳入考评体系。这种弄虚作假的风气当然会引起老百姓的反感,损害政府形象。
记者调查发现,群众最欢迎的是“一事一考评,事事都考评”。能否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做到“一事一考评,
事事都考评”,关系到党政机关的威信和效率能否得到提高,关系
到人民群众信不信任政府、爱不爱护干部,也关系到党和政府执政能力能否不断增强。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应该认真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在考评时多动动脑筋,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真正做到以考评促工作,以考评惩庸懒,以考评选人才。新华社记者张桂林王金涛(新华社重庆11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