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的房市“泡沫”之争论,大致有三种观点,看涨者多半出身或代表富有人群,看跌者多是尚未置业或者还无力购房的人群,而那些中间人群则期待楼市平稳发展。如何面对这三种利益诉求,实现他们之间的利益均衡,这是房价之争背后的真正难题
相信这段时间以来,网上点击率最高的新闻之一,怕是关于
“楼市泡沫”的争论。
年初开始,有关房价涨跌之争就不绝于耳。自央行加息以来,争论愈加激烈,且越来越情绪化。来自主管部门、开发商、中介机构、专家及各层面消费者的声音,层层叠叠,也挟裹着泡沫汹涌而来。如果有人试图从这些争论中解析楼市的未来走向,估计是徒劳的———说来说去,看多与看空的理由林林总总归结起来,不过是那两句话:太多人投资,足以支撑房价;太多人消费不起,高房价难以为继。
不过,越来越非理性的争论之下,倒是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各种人群的价值观诉求。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这里所说的人群,只是根据收入多寡作的简单粗略的划分,并没有严密的数据统计分析。
在我看来,最坚定的看多者,多半是房产开发商和投资客。而最能代表此类人群声音的,应该是著名经济学家王建。据千龙网新闻,王建在南京做演讲时大胆预测:“保守地说,今后10年,中国的大城市,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南京,房价要涨3倍;大胆地说,10年房价要涨5倍以上。”报道说,与会的企业家幽默地回应:“今天听了王建惊人之语既兴奋,又遗憾。兴奋的是,能有幸听到这么好的讲座;遗憾的是,早听这个讲座,会多买几套房子!”这类人群是富裕的阶层,他们最看重的是投资机会、投资效率。相当多的时候,他们看重财富积累的结果,而不在乎财富积累的方式。
来自机构的声音总是模棱两可,也许是不想冒预测不准的风险。他们的分析多半停留在“长期看涨、短期看跌”的层面上,即使说跌,也小心翼翼,左顾右盼。这些模糊观点,又代表了当下一部分社会人群的心理。从收入划分,这部分人群可算得上现时的“小康人家”,拥有一套或者两套房屋,有一辆小汽车,银行里有一定积蓄。对于未来楼市的走向,他们最希望的是平稳,就像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收入的态度一样,按部就班地向前。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从楼市的暴涨中获益,但这样的获益让他们感到不踏实。他们追求的是公平的尺度,快速致富和瞬间转入困顿都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最大声疾呼消除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是那些尚未置业,或即将置业,以及难以置业的人群。他们担心被越涨越高的房价逼到社会更边缘的地带,关心社会补偿机制的建立,希望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三种利益诉求?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利益均衡?这是房价之争背后的真正难题。从某种角度看,包括土地拍卖、税率增减在内的关乎楼市未来的种种政策的制定,除了要考虑经济长期健康地发展,还要考虑社会的均衡与稳定。
纵观眼下种种对于楼市走势的分析和评论,大多局限在就事论事的角度,很少能够看到真正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角度展开的评析。至于房价之争的“口水战”,不听也罢,因为它们可能让许多普通人在楼市中迷失方向。无论如何,社会均衡、稳定发展的立场不能摇摆。坚定这一点,就会在楼市发展的指导政策上,做出科学的决策。郝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