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路3号内坐落着两座欧式的红瓦楼房(上图),一座是黄墙,一座是绿墙,两楼相连,如同鸳鸯相戏,因此被人们称为“鸳鸯楼”。“鸳鸯楼”是莱阳路上著名的双体建筑
。    在一个寒风初起、薄雾弥散的下午,记者从莱阳路左拐,踏上十几级台阶,按响了海滨公寓的门铃。院里没有人声,紧闭的大门将尘世的喧嚣挡在院墙外。许久,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才从小门里探出头来。记者表明来意后,老人热情地同记者攀谈起来。老人告诉记者他姓任,是园林老职工,退休后被反聘到这里,负责照看老房子,养护院里的花草树木。任师傅说,他从小就在“鸳鸯楼”附近玩耍、钓鱼,对这里的一切极为熟悉,现在这处楼院基本上维持着当初的原貌,没什么改变。    解放后,“鸳鸯楼”被划归青岛市政府交际处作接待来宾之用,张云逸、谭启龙、臧克家、陈荒煤等有关领导人、作家、艺术家及一些国际知名人士曾在这里住过。曾任山东省委书记、以书法著称的舒同也曾多次入住小楼。他在这里居住期间,曾多次为青岛的单位、个人挥毫作书,《青岛日报》的报头、青岛二中的校名都是舒同所题。    任师傅告诉记者,相传两座小楼是“满清遗老”恭亲王溥伟所建,但这里到底是不是“恭亲王邸”,已无从考究。任师傅说,今年5月,他接待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其中一位来自台湾,称自己是受人之托,回来看看老房子。令人惋惜的是,任师傅当时有工作要处理,没顾得上同来客详谈,也许一个能揭开老楼“身世”的机会    就此错过。    我市文史专家鲁海告诉记者,关于“鸳鸯楼”的建筑历史,现在有多个版本。除了“恭亲王邸”之外,另一说是宁姓资本家所建,还有一说是殷声桐所建。第三种说法目前看来最为可信。鲁海还透露,一个月前他收到一封匿名信,写信人自称姓殷,说这座老楼是他们家的祖产,解放后被人民政府没收,他有详实的房产资料能证明此事。但寄信人似乎有所顾忌,不愿透露真实的姓名、地址。鲁海希望能与寄信人继续联络,以便尽早揭开“鸳鸯楼”的谜底。朱成凤/文郝国英/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