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住房消费心态转变
——透过“假日房展”看上海楼市
刘笑一
一年一度的“假日楼市”秋季房展会日前在上海展览中心落幕。在为期4天的展示交易中,共有上海本地和外省市的一百多个楼盘亮相,创下了设立上海“假日楼市”以来的规模之最。同时,上海市民看房热情正在
恢复,4天展会的参观人流达到12万人次左右。其间拥挤的人流更让人感到,年初以来供求双方长久博弈的局面开始明显松动。开发商推盘态度的分化、市民置业心态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海楼市正进入一个既理性又敏感的关键时期。
统计显示,上海楼市下半年需求量预计在1200万平方米以上,预计可供预售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下半年市场供求将从求略大于供向供略大于求转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房展会与往年相比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外环线以外楼盘数量可观
本次“假日楼市”秋季房展的展示面积高达3万平方米。参展的新楼盘大多位于内环外,其中外环线以外楼盘数量可观。在价位上,中低价位楼盘和高价楼盘都有分布,均价跨度从4000元/平方米到2万元/平方米不等。比起以往房展会上无房可售的情景,这次可供挑选的房源大大增多。
据上海市房地资源局统计,今年前8个月新开工住宅中,外环线外新开工面积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由于去年全年土地供应也以环线外为主,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环线外楼盘将成为楼市供应的主流。但由于眼下外环线生活配套设施普遍缺乏和交通不便,许多楼盘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于是不少松江、闵行、周庄等地区的楼盘纷纷在黄金周推出优惠活动。这些楼盘单价在3800元~52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都在120~180平方米,以联排别墅和小高层为主。
高价房市场出现分化
展会上,有的高价房依旧排队抢购,但是有的却多时“待字闺中”。开发商也越来越小心翼翼,都抱着“摸石头过河”的心态制定房价。
新近推出的徐家汇板块某楼盘开价1.5万元/平方米,仍然引来排队人群。开发商使出现场拍卖定价的“招数”:以1.5万元/平方米为底价,排队者中出最高价者可获得“预定权”;吴中路锦绣江南即将推出万元以上的第三期独幢别墅40套、双拼联体20套和78套多层电梯房,开盘尚待时日,已有300多人预订;从部分静安区现房来看,其1.3万元/平方米的均价并不算高,但与以往有所区别的是,购房者可挑选的房型面积都比较齐全。虹口区的情况也是如此,起价1.2万元/平方米的楼盘,从最小75平方米的一房到最大178平方米的四房均有供应。
然而,更多缺乏特色的高价房其前景却难以乐观,许多市民乘兴而来败兴而走,更多的参观者只是来打探一下行情,并不急于买入。目前市场对高价房的观望气氛还是比较浓厚。
业内人士分析,现在高价房买卖双方正处于博弈阶段,如果高价追捧者仍然络绎不绝,那么开发商会毫不犹豫继续抬高房价,到明年将掀起新一轮价格涨势。而如果大多数购房者仍然不冷不热,那么高房价涨势就会被遏止并出现价格分化:性价比高的价格会稳中有升;而那些“价高质不高”的楼盘则无法维持其虚高的价格。
明码标价将成趋势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与以往房展会上开发商拼命在“交通、绿化”上做文章不同,除了一些推出优惠活动的楼盘将价格写入售楼广告中外,一些没有优惠活动的楼盘也开始把价格写在展台的醒目位置:“毛坯房1.6万元/平方米、装修房1.9万元/平方米”,“主力房价72万元至78万元”等。这有别于以往开发商广告大打“概念牌”、对价格只字不提的状况。
究其原因,一是开发商意识到仅凭宣扬“品质、品位”的售房广告,消费者难以判断楼盘的性价比,很可能继续持观望态度不肯入市;二是商品房销售网上登记备案制度实施后,即使开发商不公开售价,购房者也能从网上查到成交均价,与其避而不谈,还不如标明价格以后,以价格优势打动购房者的心。
随着购房者日趋理性,开发商很难再“随行就市”一步步抬高房价。这样开发商在开盘之初对利润预期也就已经有了稳定的判断,而不再是通过模糊价格继续留有空间,“明码标价”也将成为今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趋势。
房展背后,楼市悄悄在改变
前两年,上海楼市整体供小于求,很多楼盘一开盘就被抢购一空,开发商不用为销售发愁,自然也不到房展会上吆喝。经过多年连续上涨,上海房价已今非昔比,当年每平方米7000元的高价房少人问津,现如今内环线难觅8000元。一些楼盘提前“透支”房价,也被火热的市场局面所掩盖。
而宏观调控后,上海房价涨幅趋缓,楼市供略大于求,供求双方都冷静了不少,楼市渐趋理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市场信心虽已开始恢复,但供求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开发商与购房者都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金丰易居·上房销售市场部经理郑翎昀认为,市场的发展态势应该全方位考虑,从一些位于市中心的楼盘所开价位来看,地段因素仍然具有决定意义——市中心地段房价仍然高走,能够接受这种价位的高端客户始终存在。另外,房产的价值通常会体现在项目所能提供的资源中,交通、环境、配套仍然是叫卖热点,具备良好规划前景的房产项目由于其巨大的升值潜力将获青睐。
郑翎昀认为,最重要的是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是能够构成影响走势的主导因素,改善居住环境、旧区改造等导致上海本地居民的自住需求平稳上升;而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前景吸纳了众多外来人口,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撑。从整体来分析,不论是自住还是投资,那些具备良好规划、品质突出、地段优越的房产项目仍然会被市场看好。
有关专家表示,房地产本身是一种“信心经济”。在楼市走势难以捉摸的情形下,博弈依旧存在。虽然本次房展上很多上海市民的购房需求出现了“反弹”,但他们毕竟还有或多或少的担心。房价大势“涨跌互现”的局面将成为市场主流,谨慎投资、多看少动、以守为攻,进行楼盘“个股分析”后再行置业,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上海购房者的选择。
特约编辑: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