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半月谈》报道 短短两三年间,挂着公办大学牌子的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但每年的招生季节都是这种新办学模式的“多事之秋”。今年7月至9月,独立学院形形色色的违规招生事件频频被曝光。而往年同期,各类独立学院在招生中也发生过多起违规行为,独立学院暴露出的问题已引起多方指责。
高收费录取低分考生 “利益链”上的黑洞有多大
9月6日,数名河南省焦作市的考生家长一起匆匆赶到武汉,在每人将3.5万元的现金交给一中介机构后,仅过一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便分发到了家长手中。一位姓王的先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却忐忑不安:他的女儿今年毕竟只考了324分(文科),连专科分数线都没过!他试着向教育部门咨询,得到的答复是“降分收费录取将不被承认入学资格”。惊愕之余,王先生的举报揭开了又一起独立学院的招生黑幕。
“有的独立学院甚至不招上了线的考生,留着指标招没有上线却愿意交更多钱的学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院长孙松发一语惊人,“每年招生都要培养不少百万富翁!像湖北的独立学院今年招生规模近10万人,保守估计至少有10多亿元被少数人中饱私囊。”
教育部最新公布核准的独立学院有233所,它们承担着30%左右的本科生培养任务,其中湖北29所,数量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按规定,独立学院对每位入学新生一年学费最多只能收1.5万元。但有了中介参与,一般每人每年要收3.5万至4万元。
一些独立学院负责人的解释是:“对低分学生高收费,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可以增加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记者曾暗访几所独立学院。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的新建校区内,几位家长告诉记者:“除了高额学费外,孩子入学后还交了1200元(一年)的住宿费,可这么热的天气,水龙头居然滴水不出,叫人怎么生活?”据了解,类似“半拉子工程”在其他独立学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业内人士分析,独立学院违规招生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是投资方在利用公办大学品牌扩大生源过程中形成了一条“利益链”。在这条“利益链”上,不排除个别教育主管部门的人员也捞足了好处。
究竟要“票子”还是顾“牌子”
多年来,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未发生一起违规招生事件,但其以无形资产“入股”的武汉学院第一年招生便曝出了丑闻。痛感声誉受损的同时,吴汉东校长更多的是无奈:究竟是要“票子”,还是顾“牌子”?
其他名牌大学也曾面临过同样的烦恼。2003年上半年,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被教育部树立为全国独立学院的“样板”,但仅隔几个月,该学院向不够录取分数的考生收取高额赞助费的丑闻被媒体曝光,最终清退款达1900余万元。今年5月31日,又因入学时校方承诺的本科身份突然被改成专科,发生300多名“高价生”集体堵校门抗议事件。
“票子”与“牌子”的博弈,凸现了众多独立学院面临的困境。公办大学以品牌、师资等无形资产与企业的资本相结合,后者将“票子”交给前者,换取“牌子”的使用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独立学院负责人透露:表面上看,我们学院50%的教学任务由“牌子”大学的教师承担,学院各系的主任也都由“牌子”大学的教授兼任,但是“牌子”大学的授课教师不到课堂的事经常发生,我们的课表也因此不断地调整。
目前,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除企业投资和学费收入外,多数靠银行借贷。据透露,有些独立学院要向出“牌子”的母校“进贡”总收入的40%。由于投资教育的回报期长,在举债兴建了“千亩校园”后,投资方当然希望通过扩大招生规模获取更多学费收入,以便尽快还贷后能够盈利。于是,违规招生成了筹集资本的手段。那些和独立学院捆在一条“利益链”上的公办大学,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位学生家长这样痛斥:在票子的诱惑下,那些不负责任的公办大学不仅在出卖自己的品牌,而且在出卖自己的良知!
独立学院缺监管
我国2003年高校在校生规模1600万人左右,毛入学率仅为15%,每年都有大量考生因微弱的分数之差被遗憾地挡在大学门槛外。供需矛盾突出,国家财力有限。于是,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独立学院应运而生。但如今独立学院呈现“大跃进”式涌现,并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院长孙松发说:“一下子冒出这么多独立学院,且问题不断,掌握审批大权的主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了解,尽管因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不达标,湖北省已有3所独立学院今年被停止招生,但仍有近一半独立学院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独立学院在办学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是其先天不足,而教育主管部门对其监管的缺位则导致其后天不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指出,独立学院有公办大学之名,少公办大学之实;有民办大学的筹资渠道,缺民办大学的监管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独立学院就像一个“怪胎”。
很多独立学院投资者也不愿背“怪胎”的骂名。投资多所独立学院的弘博集团董事长巴能军说:“独立学院一开始依靠挂公办大学‘牌子’打开市场。但挂了‘牌子’,就乱了市场,这是一种许可证制度下形成的相对垄断。有些学校‘牌子’响,尽管办得不好,却误导了很多学生及家长。”巴能军表示,着眼长远,独立学院亟须教育部门营造统一的政策环境。他赞成独立学院摘掉身后公办大学的“牌子”,这有利于独立学院之间、独立学院与纯民办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独立学院强化自身品牌意识。
前不久,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的管理专家在一次研讨会上大声疾呼:独立学院已有140多万在校生,且每年还在增加,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迅速改变对独立学院监管缺位或不到位的现状。
特约编辑: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