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永笔
刚拿下北京医药集团的华源再掀并购风暴。记者昨天证实,华源通过其控股的上海医药集团正在重组国内四大抗生素企业之一的鲁抗集团,上海医药集团预计用不超过10亿元的资金取得鲁抗集团60%的股份。华源倾力打造的医药航母正日趋成型。
上药重组鲁抗
11月8日,业内人士透露:华源
集团正通过旗下的上海医药集团入主鲁抗集团,目前已进入资产评估阶段。
此次上海医药集团重组鲁抗集团后,将成立一个新公司———上药鲁抗股份有限公司,由上海医药集团出资控股。其中上药集团占60%股份,鲁抗集团占30%股份,另外10%股份由第三方持有。
虽然鲁抗集团董事长章建辉方面拒绝透露公司重组的事情,但上海医药集团战略投资委副主任董平证实,上海医药集团确实在重组鲁抗集团,只是具体的出资额还未到透露的时候。
据公开资料显示,鲁抗集团共有以山东鲁抗股份有限公司为旗舰的19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是国内四大抗生素企业之一。
“上海医药集团收购鲁抗集团,是我们华源集团整体布局的一步。”昨天,华源集团华源生命产业公司执行董事长兼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目前重组鲁抗集团的工作已经进入清产核资、审计、评估阶段,预计明年一季度前可完成改制重组工作。“收购鲁抗集团的资金不完全是由华源和鲁抗集团决定的,但收购的最高资金不会超过10亿元。”于明德说。
此次入主鲁抗集团的上海医药集团,是在2002年被华源集团收购的,目前是国内制剂业巨头之一。
互相借力图发展
“华源借上海医药集团收购鲁抗集团,主要是看中其在抗生素方面的业务能力,借其实现布局全国的目的;鲁抗被收购则可能与其近年来业绩下滑有关。”业内专家分析说。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介绍,近年来抗生素产能大幅提高,市场已出现供远大于求的局面;再加上受抗生素限售等国家政策、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国内抗生素企业业绩都不乐观。鲁抗集团的旗舰公司鲁抗医药上半年业绩下滑了50%多。
“鲁抗集团近年来业绩确实不好,但并没有亏损,只不过是没有赢利。”于明德说,华源通过上海医药集团入主鲁抗,主要是看中其半合体抗生素,因为上海是国内半合体抗生素销售最大城市之一,鲁抗也想借上海医药在制剂上的优势有所发展。“华源和鲁抗集团合作不会受其业绩影响,因为其业绩不好主要与管理有关。”
业内专家认为,鲁抗联手上海医药是想借后者的市场网络及制剂业,来提升业绩。双方合作后,两家将在抗生素生产方面实现上下游对接。
此前提出的经营目标显示:到2005年前,鲁抗集团计划实现制剂业的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医药流通收入在4亿元以上。但是“目前鲁抗集团离计划目标还相差较大”。据悉,这是本次重组的重要原因。
扩张航母难言强大
而华源的一连串收购行为,表明其打造医药航母的“野心”正在高速膨胀。此前华源已收购了一南一北的两大医药巨头上海医药集团和北京医药集团。
“我们并购企业步伐还未停止,目前还正与天津最大的医药集团谈判。”于明德说他们需要迅速做大,以应付国外同行的冲击,“我们不做大,将来会被国外企业挤垮。”
据统计,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有6300多家,合资企业有1800多家,世界排名前25位的制药跨国公司有20家已进入了中国。
但这种并购扩张方式,是否真的能达到“做强做大”的目的呢?
“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扩大医药行业的资产规模,提高国内市场的集中度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身兼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的于明德断言,未来几年,将是国内医药企业并购、重组年,国内医药强者会愈强,两极分化之势将越来越明显。
但事实证明,做大企业决不是大把花钱,不停并购这么简单。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康泓承认重组、并购是医药企业将来的必然趋势,但他同时指出,企业扩张做大,是个系统工程。以三九集团、双鹤药业为例,近几年来,他们在国内的资本动作很大,但并没有因此实现做强的目的。“企业管理能否跟上,是欲并购、重组企业现今面临的最大问题。”
《京华时报》(2004年11月10日第B34版)
特约编辑: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