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遇到有关“性”问题时,87%的学生首先向父母求解;而另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仅有四分之一的家长赞成由父母负责向孩子传授性知识,大多数家长则将性教育的责任推向了政府、医护人员、媒体等社会力量,而在国外性教育的最主要承担者却是父母。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一遇到这个问题
就集体“失语”了呢?
只差5分钟的交流
“其实我们之间只要有5分钟的交流,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身为一名中学外语老师的林女士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来,还觉得有些好笑,可是笑过了又替孩子觉得委曲。如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林女士无法想象孩子对性的理解会处在这样一知半解的“懵懂”状态,也无法想象自己作为一个母亲是如此失职。
林女士的女儿是一名初中生,从上学开始就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乖学生,但是进入初一后突然有段时间变得不可理喻地压抑起来。“我那时候注意到她每次看到电视中卫生巾的广告,都会显得特别的不自然,整个人很紧张很惶恐。”意识到女儿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发育阶段,她悄悄给女儿准备了个人用品,可是发现女儿的紧张情绪并没有缓解。无奈之下,林女士只好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从心理咨询室出来的女儿却仿佛换了一个人。林女士很惊讶医生的神奇辅导,可心理医生告之她女儿的心病其实是每位过来人都可以用5分钟解决的。让女儿局促不安的内容其实是,她想不通为什么电视中卫生巾广告出现的都是蓝色液体,于是担心自己的月经特征是与众不同,因此终日惶恐。
当时没有说出口的一句话,让林女士至今仍常常自责。可是还有多少家长,在自己子女的性教育上不愿开口、开不了口或不会开口呢。家庭性教育,只因传统和保守,在子女与家长之间矗起了一道高墙。
我不必说,孩子自己会懂
“谁都知道性教育重要,可谁都期盼孩子自己懂。”
“我也知道给孩子的性教育很重要,可总希望孩子慢慢长大自己可以慢慢理解。”许多家长总是在对孩子开口谈“性”的最后关头放弃,对他们来说,内心存在这样一种侥幸的想法,就是孩子们有一天一觉醒来就什么都懂了,可以直接实现“从少年到成人”的跨越。
一个令许多家长困惑的问题是,尽管自己当年成长的时候社会和家庭的性教育更加保守封闭,但他们最终也慢慢了解了性。因此在他们看来,这种“不作为”的性教育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方式。“现在的咨询发达了,我想我的女儿和她的同学总还是能够逐渐知道的。”文章开始例子中的林女士就曾是抱有这样侥幸想法家长的一员。
孩子真的会自己慢慢懂吗?遗憾的是,答案并非如此。许多问题孩子未曾开口,这并不表明他们没有疑惑,他们也许知道一些,但也许离真相还很远,甚至正背离着正确的方向。高二年级学生张某在下身出现了几块破皮感染,从未有任何性经历的他却认为自己患上了性病终日寝食不安,因为不敢告诉父母整整耽误了几个月才接受治疗,而最终检查的结果只是普通的感染发炎而已。
现代社会,网络、电视、广播,性已经变得不再那么神秘,可是这些途径已经歪曲了性知识的本来面目,强调感官刺激让青少年接受的性教育逐渐脱离了性的本来面目。孩子无师自通获取的性知识实则是片断性的、支离破碎的,甚至是畸形的。上海市计生部门就曾指出,青少年从非正常渠道得来的有关性知识,许多都是错误的,比如性疾病的传播、性疾病的治疗等。
我不愿说,性教育是社会的责任
“谁都知道性教育重要,可谁都把这个责任推给别人。”
该由谁来给自己讲述性知识?孩子求助的眼光最先瞄准了父母。中国社会调查所今年初在北京、上海等5地对家长和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在生活中遇到有关“性”问题时87%的学生首先向父母求解。而本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德研室对该区五所中学的研究同样表明,在“父母、朋友意见对你的重要性排序”这一问题上,从原来将父母排为首位的51.5%上升到61.6%。
可有关这一问题的另一组数据,也许会让孩子们失望了,2004年某著名安全套品牌完成了一项全球性调查,在“由谁来进行性教育”的问题上,只有中国家长对社会寄予最大的期望。全球有4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由父母或监护人来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而中国仅有四分之一的家长赞成由父母或监护人负责,相反的是,赞成由政府、医护人员、媒体等其他社会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比例均高于全球水平。
家长们推卸性教育的责任主要是认为自己不具备水平和能力,无法掌握性教育的方法和尺度。然而事实上,在教育专家的眼中,家庭具有性教育的特殊优势环境,首先孩子的信任可以确定沟通的无障碍,孩子在家长面前可以比较坦诚地提出性问题。此外,每个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不一样,他们提出相关问题的年龄也就不一样,学校课程设置很难做到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家长可以随时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予以恰当的答复,并施以正确的引导。所以,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以随时开始,随时进行。
“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语,其实是家长的失责。”一位从事多年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的中学健康老师认为家长回避性教育掺杂了“功利”教育观念的影子:中国家长渴望孩子成为工程师、外交家、艺术家,他们不惜血本希望孩子能在社会上扮演一个成功的角色。但他们忘记了,孩子也必将扮演恋人、夫妻的角色,生殖健康、性心理健康与否将决定他们能否获得正常、幸福的个人生活,在这方面看不到家庭教育的影子。
我不会说,孩子笑我太老土
“谁都知道性教育重要,可谁都不知道一开口该说些什么。”
“我跟孩子说青春期发育,孩子说生理课早就学过了。我跟孩子说个人的性安全,孩子说‘你知道的还没我多’。我给孩子谈早恋的事情,孩子反驳我说:‘你不就是要说学习阶段学习为重,男女同学的感情是纯洁的友谊么?’我觉得我的性教育在孩子面前显得土得幼稚,孩子一堵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儿子已经升入大学的王先生是用“愚蠢”和“失败”来评价自己过去进行的“性教育”,他对记者说自己希望做一个开明的家长,可是到头来自己都觉得自己“迂腐可笑”。事实上,“有心无力”并非王先生的个别状态,同样是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的调查,只有3%的学生认为家长在解答性问题上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家长传统的性观念不仅使他们羞于谈性,而且也无从谈起,甚至自己就缺乏正确的性认识,来自医学治疗病例的实例是,曾经有位家长在得知进入青春期的儿子自慰后,拼命地呵斥他,导致这位孩子一直不能正确地理解“自慰”现象,对“性”充满了恐惧一直到成年以后。中国家长成长于一个性封闭的时代,几乎没有接受过正式、系统的性教育,处于性知识贫乏,性教育观念陈旧的状态。
“现在有了许多给孩子的性教育读本,指导家长进行青春期教育的读本却更加滞后。”市计生所的一位专家指出,许多家长现在是用20世纪的知识在辅导21世纪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知识的缺乏让那些好不容易开口的家长最终“讲不下去”。
■专家建议
家长谈性“三要”“三不要”
●要简洁直接不要神神秘秘回答孩子的性问题,应遵循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平静、坦诚、自然的态度至关重要。回答可以简单一点,关键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以免导致不正常的性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心。比如回答二三岁孩子关于生殖器是什么的问题,父母的态度应该像告诉孩子哪是耳朵,哪是眼睛那么自然。当孩子问这类问题的时候,他并不是想知道生殖器的性功能,只不过是想知道正确名称而已。故弄玄虚、大惊小怪的口吻和表情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难以排解的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感。
越是躲躲闪闪,越加重孩子的性神秘感和好奇心。有的父母回答孩子提出的“生命来源”问题时,常借故说:“你是捡来的,是树上长出来的……”不正确的回答未必能使孩子真正相信,孩子反而会感觉这问题是神秘的。因为曾经在父母那里碰了壁,当孩子长大一些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性的信息时,尽管存在着很多困惑也不会向父母坦诚地询问了。
●要轻松自如不要正经八百正如美国专家皮尔萨博士说:“永远不要正式谈‘性’”,性教育应该是机会教育。家长也不应该在性教育的时候,希望像老师上课一样,老是想着一次把全部知识都抖给孩子。家长谈论性问题的表情语气越严肃、越正经反而会让孩子感觉越不自然,看电视、报纸、杂志时遇到有关情景其实都是合适的时机。
和孩子交流性问题的时候,平等、幽默的口吻甚至于调侃的方式都是合适的。和孩子做朋友、谈谈自己经历的青春年代的“故事”,孩子会很感兴趣,一下子就和你拉近了距离。你可以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后悔的例子讲给孩子,碰到合适的话题不妨父母一起交谈,让孩子感受到“性”不是件严肃到让人羞耻的事情。
●要更新观念不要固步自封
家长给孩子进行性教育前不妨平时多看看相关书籍,因为孩子的任何性问题的提出都是很偶然的,并非是特定时间出现,家长平时的积累可以帮助遇到回答这些问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现代家长大多是在保守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时所遭遇的性困惑与当代青少年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更新自己的观念,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对家长来说也非常重要。
给年级高一点的孩子讲性问题,更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权威性,要让他们感受到你所讲述的内容并非像课本那样生硬。一个简单的做法是家长不妨浏览一下孩子的课本,即知道课本上的基本观点是怎么样的防止抵触,又不至于完全雷同让孩子觉得过于教化。 (晨报记者
阎云飞 )
特约编辑:张庆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