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1600亿的白色家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的巨大市场,资本并购的大旗频频在家电业挥舞。挥旗者的目的都是想倾轧对手、壮大自己、抵御外敌,严晓群、李东生、顾雏军、何享健纷纷加入旗手行列。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家电业借着改制春风完成第二次大范围整合后,他们离国际家电巨头的距离还有多远?
民资造系运
动
已经壮大的中国家电企业,胃口已经不再满足简单组装这样一个外在产业链上的节点,而开始去创造和拥有自己的一些核心技术,企业的产业布局也开始向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方向扩张,于是开始纷纷地造系运动。
在换了新东家之后,小天鹅股份(000418)戴了一年的ST帽子被顺利摘掉,同时它又多少两个难兄难弟:2004年2月18日,斯威特以零价格收购长岭冰箱的业务及负债,进入冰箱制造行业;同年9月6日,斯威特同样以零价格收购小鸭集团洗衣机业务,完善波轮、滚筒洗衣机两大类型。在度过改制一年磨合期后,昨日,小天鹅集团在南京拿出了它的新发展战略:依托现在的小天鹅集团所有产业,整合小鸭、长岭、有有等三大品牌,将小天鹅品牌充分纵向化发展,形成涵盖高、中、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构建从微电子设计到家用电器产品完全的产品价值链。
另一资本狂人顾雏军也频频挥旗,2003年5月收购科龙,接着拿下杭州西泠,同年12月,又把南京伯乐两条产能达50万台的无氟冰箱生产线和厂房等硬件收入怀中,形成了1000万台冰箱的生产能力,单就产能而言,已经坐上全球制冷巨头的宝座。今年10月28日,处于“郎顾之争”风口浪尖之上的顾雏军,又收购了中山威力电器,把脚踏入洗衣机行业。
TCL则把橄榄枝伸给了东芝,进入洗衣机的高端市场,就在昨天,其在山东吉普斯一个50万台冰箱生产基地开工。而美的的何享健则收购了华菱和荣士达,脚踩白色家电的三只船。
昨日上午,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告诉记者,家电业作为国内竞争最充分的制造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随着行业利润率的降低和品牌集中度的提高,产业整合是必然的。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家电企业分化与重组将会进一步加剧。
外敌汹涌
霍杜芳还称,家电市场近5年将保持5%至8%的稳定增长,而洗衣机、冰箱、空调的主要产品占据了80%的份额。国内家电最大的竞争来自外资品牌,外资每年增长3%至5%的市场占有率。
盛宴之下,外资已经纷纷觊觎而来。
国际家电巨头松下、夏普、东芝分别投资1万亿日元卷土重来,并且一直在搜寻新的并购目标,就连在中国并购行动中一败再败的惠而浦,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
1000万台各类家电的产能、19亿元投资,日本松下18日在杭州动工的工业园令中国家电企业难望项背。更惊人地是,这已是继三星后在环太湖周边出现的第二个外资家电的最大基地。不仅于此,所有韩国家电业,都照搬了中国家电业惯用的“杀手锏”,以低价换市场的策略参与争夺国内市场。
尽管西门子家电的中国区总裁盖尔克曾预测,未来中国家电产业的利润率甚至低于银行的存款利率,但西门子并没有因此放慢进军中国市场的脚步。在西门子的战略里,未来几年内,其在中国的产品线要做到与西门子德国总部一致。
几乎所有的外资家电巨头都在寻找合适的方式抢占中国市场。今年年初,松下中国公司由原来的合资公司变成了独资的投资性公司,其原先分散的在华业务也被重组为14个事业部。
路漫漫兮
日本家电企业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并购整合过程,经过10年沉淀才剩下东芝、松下、索尼、日立这些业界巨头,中国家电产业格局变化也正在慢慢翻版日本,但成长时间并不会比10年短。
“仅仅依靠产能规模就能做全球家电巨头,这不免让人产生质疑。中国电风扇、空调、洗衣机等许多家电产品的产能、产量早已全球第一了,但是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几家全球知名品牌,从家电生产大国到家电强国尚有一段很长的路。”业内人士称。
霍杜芳认为,中国家电企业在被民资并购之后,在机制和理念上还有一段时间的磨合,大量生产低端产品,研发投入不够,产品线路不够宽,企业家的素质有待提高,缺少国际型人才等都会制约其成长的过程。
此外还涉及的微观层面因素是:从全球并购经验看,并购成败关键在于并购后的整合。小鸭、长岭、美菱等企业之所以陷入某种困境直至被并购,其内部都存在着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忌讳地是并购成了“穷帮穷”,一不小心做了丐帮帮主。
另外,并购后带来的一堆品牌,也是一个弃之可惜,用之麻烦的问题。是多多益善,还是整合为一?国内企业都选择了前者,而从全球来看,无论是日本的索尼、东芝、日立、三洋,韩国的三星、LG,欧洲的飞利浦等等,家电巨头们基本上采用的是单品牌战略,因为,家电产品与肥皂、牙膏等日化产品不同,家电是耐用品,消费者的忠诚度非常重要。
特约编辑: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