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加息次日,立即召集全国商业银行会聚浙江省杭州市,就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以及未来公开市场操作方向,同商业银行进行沟通。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会间特意提醒商业银行要关注流动性风险,并指出,未来的货币市场形势是“短松长紧”。
短松长紧
据了解,央行
有关负责人在会议上,对本轮宏观调控结果和外部经济运行环境做出了肯定。也正是基于这个判断,央行认为本轮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已经完成。
参会人员透露说,央行认为,加息后的一段时间内,货币市场资金依然将延续宽松的局面。今年年初至今,央行已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3000亿元。尽管如此,由于外汇占款的迅速增加,通过向央行结售汇投放的基础货币数量依然庞大。但除了央行投放基础货币,考虑到信贷货币投放一直处于收紧状态,保证货币市场资金在一定的规模之下,被认为是必要的。
“我们从这样的表述中理解的意思是:加息后,为了缓解货币市场的恐慌情绪,央行不会延续大规模回笼货币的做法,而是适当回笼货币,同时探测市场利率。另一方面,从长期考虑,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要实现,必然要投放货币。这个投放应该表现在先前一直严格控制的贷款渠道。因此,一旦放松贷款,那么货币市场的资金投放将被收紧。这就是所谓的‘短松长紧’。”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部负责人分析认为。
其实,央行的调控变化已经从9月份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有所体现。尽管9月依然延续M1和金融机构本币存贷款增长率,均创2002年以来新低点,但9月贷款增加额超过2500亿元,比前两个月有明显回升。银行人士认为,只要保持9月的信贷投放速度,第四季度的信贷投放量肯定会稳步回升。
一般而言,货币投放有两个渠道。其一是货币市场基础货币投放,这部分资金由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其二是银行信贷体系,由相应的信贷政策调控。这两个渠道的总量不会有太大波动,应该是稳步上升的。今年信贷渠道的资金一旦流量减少,必然影响货币市场的资金量。
因此,如果要完成26000亿元本币信贷增加额,还需要通过信贷渠道投放至少8000亿元。
警示流动性风险
面对信贷收缩,商业银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货币市场进行投资,由此导致货币市场资金充裕。对此,央行有关人士再三强调,商业银行必须认清,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加息通道的起步阶段,因此,在进行资金运营时要有充分的风险意识。
据参会人员透露,会上央行官员特别指出,今年年初,有些银行拿了不少低息债券。因为加息因素,债券市场大跌,这些债券必然形成账面亏损。在公开市场操作再三传递利率信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低息债券的认识才有所回归。因此,提醒商业银行一定要关注公开市场操作的信息,正确判断市场形势。
央行目前非常关注的另一个现象是:因为收紧信贷,商业银行把很多资金投入债市造成的浮亏。在商业银行资金被债券套牢后,只得再加大债券回购力度保持流动性。对此,央行提醒商业银行关注投资比例。在对信贷调控的宏观背景下,依然控制好贷款、债券投资和回购的比例,以防止债市风险向银行蔓延。
据专家介绍,其实要了解银行是否在“以债养债”,即是否在通过回购业务保持流动性,摊薄债券投资的亏损,只需要把该机构处于质押状态的债券额与债券余额进行比较,一段时间以来的平均比例如果都显示,质押债券规模过高,就存在流动性风险。
换句话说,央行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能够完全掌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因此,央行警告商行,加强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控制。
大额支付系统应急
除了上述警示,央行还将在11月8日,正式把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接入央行大额支付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商业银行用自有债券向央行质押融资的操作可以实时完成;同时,实行券款对付(简称DVP)。DVP结算是指交易达成后,在双方指定的结算日,债券和资金同步地进行相对交收,并互为交割条件的一种结算方式。
两个系统联结后,商业银行一旦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可以用自有债券向央行质押融资,并且实时完成。
据专家介绍,现在商业银行如果有了流动性困难,需要向央行融资时,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申请再贷款;二是申请公开市场融资,发行特别票据,或者通过抵押债券做正回购融资。但是,这两个手段都必须事先申请,由央行决定是否批准。
上述两个手段难以立刻化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此外,公开市场是一个面向全体公开市场成员,为贯彻货币政策目标而进行调控的渠道,不适宜解决个别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央行有关人士在会议上表示,联通大额支付系统,是央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功能的体现。 本报记者 魏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