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11月1日继今年6月之后又公布了一份审计“清单”:国土资源部累计挪用资金6307万元;国家测绘局收缴的418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未按规定及时缴入中央财政专户;中国工商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存在“问题金额”达101亿余元。
审计披露出来的问题,再次让公众感到触目惊
心。这两年,“审计风暴”之强已经远远超出社会的期待。然而,就在公众热切关注审计过后的问责结果和整改进程时,一批又一批“问题单位”和“问题人物”却依然故我,我们不禁要问:审计曝光为什么对“问题单位”和“问题人物”没有震慑力?
从这两年审计披露出来的问题看,相当一部分案件动辄留下的就是数千万乃至数亿、数十亿元的窟窿,涉及国家部委、金融机构、各级政府。可是,迄今为止,又有几个“问题单位”的高官为此引咎辞职,又有多少“问题单位”主动站出来发表整改声明并接受社会监督,又有多少“问题人物”受到处分或接受司法审判,又有多少窟窿补上了?如果对造成这些窟窿的“问题单位”和“问题人物”不能一查到底,如果没有一个负责任的、禁得起公众追问的处理结果,那么,审计曝光的震慑力能有多大?一旦审计彻底失去了震慑力,只怕更助长“问题单位”和“问题人物”的嚣张气焰。
今年年初,针对重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群众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以异常坚定的语气表示,对已经发生的重大事故,要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严肃处理,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重大安全事故要“四不放过”,审计披露出来的问题最起码也应该做到“四不放过”———窟窿不补上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惩前才能毖后。审计出来的问题不能仅仅是曝曝光而已,因为国家和群众的利益绝不能被恣意损害。
只有对审计出来的问题,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及时介入,“高高举起,重重打下”,抓住不放,一查到底,严肃追究责任,才能对“问题单位”和“问题人物”产生强烈的震慑力。(成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