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驰名商标、31种中国名牌产品、79种山东名牌产品、12家企业跻身全国500强——在青岛,企业家与品牌相生相伴,宛若双星,宛若海尔兄弟。
10月30日,青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宣布,双星实现从给人做鞋到给汽车做“鞋”的转型。至此,自称“鞋匠”的汪海在双星总裁的位置上已干了20年,企业资产由当年不足100
0万元增加到48亿元,累计上缴利税近30亿元。
像汪海这样的企业家中的“恒星”在青岛有许多,张瑞敏、常德传、周厚健、李桂荣、陈玉兰、王玉科、蒲强……当年,中央电视台十大年度经济风云人物评选,青岛占去了3席,被专家称为“青岛现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青岛这方水土盛产优秀企业家。“放手让企业做大,不干预、不指手画脚。”青岛市委、市政府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的态度一直就是这8个字:用人不疑,创造环境。青岛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的选任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管理权限下放到企业主管局,到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分类分层分级管理,企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舞台越来越大。
“能人里面选好人”。青岛市委、市政府破除论资排辈观念,大胆启用年轻干部。海尔的张瑞敏、海信的周厚健、颐中的蒲强、澳柯玛的鲁群生,都是在35岁左右担纲重任。而且,实践证明确实优秀,一般不轻易调整,汪海干了20年,张瑞敏18年,常德传、周厚健也都是10年以上。
尊重企业家——从党政机关到街巷里弄,青岛有这样的传统,流行这样的风尚。政府向企业学习,市政府把学习海尔的会场搬到了海尔总部。这是一种气度与襟怀。这样的气度与襟怀使岛城魅力平添。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对此作出这样的诠释:我们要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不断培养更多的企业家,不断提升企业家的素质。
这是青岛的希望所在。
企业家注重的不仅是物质回报,更重要的是实现自身价值和得到社会肯定。在青岛,只要企业家做出成绩,就给予他们相应的地位和荣誉。市里多年来一直把大企业集团的领导干部作为市管干部的重要部分,享有与党政干部同样的政治待遇。十届全国人大青岛有18名代表,其中企业家就有6位,足足占到了三分之一。在物质激励方面,从1998年开始,青岛在部分企业推行年薪制,同时推行期股期权制。
在所有的奖励中,最对青岛企业家心思的,惟事业激励。他们支持企业家成就大事业,把优良资产向优秀企业家手下集中。20世纪80年代末把红星洗衣机、得贝冰柜、青空空调划给海尔,90年代中期把市电子仪表公司的优良资产交给海信,2002年又将华青橡胶送给双星,为张瑞敏、周厚健、汪海等优秀企业家搭建起更能够大显身手的创业平台。寓保护于监督,让廉洁从业意识植根于企业家心田。青岛派驻80名财务总监和审计特派员到20多家市直大企业集团,纳入监控的国有资产占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的70%。
2000年7月,青啤集团总经理彭作义猝然去世,海内外难免有些担忧。但青岛市很快从后备干部中挑选金志国接替。之前,金志国曾用3年时间把亏损2400多万元的青啤集团西安汉斯公司发展为年利润7800多万元的盈利大户。任职消息公布后,市场反应良好,青啤股价稳中有升。
手中有人,心中不慌。青岛市委、市政府掌握着一大批素质比较高的大企业集团后备一把手人选,以备不时。今年以来,又进一步充实、调整、修订了市直企业百人后备计划,从中选调一批年轻同志到市政府经济综合部门任职,熟悉全市经济情况,锻炼宏观决策能力,为大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好人才战略储备。青岛市还投入近亿元资金,成立企业经营者评荐中心为100多家企业推荐了400多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在青岛的企业品牌和理念中,有一个字用的最多,这就是“情”字:情满旅途、情满海港、情传万家、海之情、真情到永远……好一个“情”字了得!
在青钢,首席执行官王玉科告诉记者,在他最困难的时刻,最让他割舍不下的就是青钢和青钢人。带着这样的情感,王玉科带领青钢走出泥淖,向国际一流钢铁企业迈进。
在青岛港,抱定“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企业精神,常德传以身作则,工资与福利向一线倾斜,住房让普通职工先挑。
用情专一,几十年一心做好一件事。即发集团董事长陈玉兰把一家档发社发展为固定资产11.6亿元的企业集团,自营出口创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最难为情的事,企业家却必须做。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每天否定自己,战胜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创造性地破坏,把自己的昨天破坏掉,今天再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优秀企业家,青岛才完成了“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品牌经济”的历史跨越。这,就是青岛优秀企业家群体的星路历程。
编辑:林彦婷